
春节,是游子归巢的温馨时刻,承载着家的眷恋与团圆的期盼。春节前夕,在外打拼的刘刚,满心欢喜地赶回秦安县莲花镇的家中,陪伴爷爷奶奶、父母共度佳节。他坦言,家中不仅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更有家乡日新月异“蝶变”带来的深深牵挂。
踏入莲花镇,一座座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房屋整齐坐落,一条条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内,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闲坐聊天,孩子们嬉闹玩耍,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崭新图景正在这里徐徐铺展开来。
在刘刚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他的家中。一栋新翻修的气派小别墅映入眼帘,门口高悬的大红灯笼,将春节的喜庆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屋内,宽敞的大厅、明亮的客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尽显舒适与温馨。走进厨房,大理石案板搭配煤气灶、抽油烟机,时尚又便捷,城乡生活的差距在这里悄然消弭。
“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又大又宽敞,住得特别舒服,冬暖夏凉的,环境也好,还修上了水泥路。出行也特别方便,镇上给了我们很多的政策支持,真的想不到我们村能搞这么好。”刘刚的爷爷刘积玉兴奋地说。每逢周末、节假日,刘刚总想回来住两天,春节时家里浓厚的年味,更是让他早早归来,远离城市喧嚣,沉浸在传统年味之中。

从土坯房到小别墅,从茅坑到无害化卫生间,从自行车到电动车,从泥浆路到水泥路,农户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正是莲花镇乡村振兴丰硕成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莲花镇从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方面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认识,改变生活方式,让美丽乡村建设从“面子”美到“里子”。走在风景如画的镇上,垃圾分类、五水共治等成果明显。如今,村里有农贸市场,也建有文化娱乐、健身场地,生活方便,物质需求、文化需求均能满足。家家联上互联网,人人用上智能手机。
刘刚感叹道,如今,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条件的改变让这里的村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因为工作的原因,他不可能长期居住于此,这让他增加了更多的留恋。因此,每逢周末、假期,他总是喜欢带上朋友一起来欣赏家乡的变化。

在产业发展上,莲花镇高起点谋划,高站位推进,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一体推进。2024年以来,1.32万亩冬小麦、1.89万亩玉米、6800亩油料作物、4000亩顶凌覆膜马铃薯和玉米种植全面完成;按照“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村集体”模式运营,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积极对接邮储银行、莲花镇果蔬集散基地等平台多渠道销售,全年累计销售白脆瓜40.6万斤,销售额达324.8万元;试行并推广“两种两收”模式,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25.55万元;在桑川、冯沟、仁义、郭河4村实施老旧果园改造1907亩,种植优质蜜桃1619亩,烟富6号优质富士288亩,使老旧果园重焕生机;按照“三个一批”(巩固、提升、注销一批)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莲花镇党委副书记何进说:“莲花镇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党建引领’为工作总抓手,进一步整合资源资产,不断巩固发展成效、持续探索发展新模式,做实项目建设、产业融合、服务创收、市场带动,促进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奏响莲花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新春佳节,莲花镇处处洋溢着喜庆与希望。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莲花镇正昂首阔步,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美好画卷正加速绘就。
(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