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关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推动创新出彩,严格评估考核,整体联动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强“一个中心”,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格局。秦安县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整合、促进部门联动,构建强有力的推进机制,建成全覆盖的阵地网络,组建高素质的志愿队伍,开展接地气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动员能力、整合能力、引导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保障能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由试点探索转为全面展开。一是县委高度重视。今年上半年,县委常委会先后5次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力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以建章立制靠实责任为抓手,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县级领导包镇联村和县直部门结对共建制度、镇党委书记抓文明实践述职评议制度、考核评估制度,压紧靠实县、镇、村三级书记主体责任。三是坚持高位推动。县委书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主持召开全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把握总体要求,明确重点任务,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


紧盯“两大阵地”,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资源。在试点工作所、站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的要求,紧盯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两大阵地”,提升镇、村(社区)各类阵地资源综合使用效益,盘活整合基层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以及城区街道、商场、景区、公园、校区、服务窗口、教育基地等资源,注重典型示范,狠抓薄弱镇村,促进均衡发展,延伸拓展阵地,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和示范基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扩面、提档升级。一是在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小学校、教育园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农旅文康融合点等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1处。二是在产业集聚群、新兴产业示范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区、科技示范点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6处,努力打造网络覆盖广泛、功能定位明确、管理运作规范、地域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秦安模式”,真正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有需要,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里。



坚持“三个着眼”,壮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及时调整志愿服务队组织架构,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一是规范志愿者队伍的设置,制定印发《关于规范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的指导方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五单”式精准服务群众流程,把县、镇两级常备志愿服务队从试点时期的6类拓展为8类。二是着眼群众需求,体现地域特色,打造优质品牌,各实践所、站组建N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以“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喜迎二十大”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女娲文化、李氏文化等文化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统筹教育、卫生、文化、科技、法律、体育等资源,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通过疫情防控、敬老助老、救孤助学、帮困助残、科学普及、体育健身、平安守护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三是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针对志愿者注册人数偏少、志愿者队伍欠优的现状,采取微信群调度、督查小分队督查、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指导等措施,加大志愿者规范注册力度,建优建强志愿者队伍,志愿者队伍从试点时期的212支增加到499支,志愿者人数从1.2万增加到4.1万人。



突出“五个聚焦”,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今年以来,按照县委“节点+常态”工作要求,突出“五个聚焦”,常态长效多样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是聚焦理论宣讲。通过专业理论宣讲志愿队下沉所站、“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现身说法、科技乡土人才走进田间地头、“小小志愿者”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理论和政策宣讲活动2123场次,引导群众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二是聚焦乡风文明。各文明实践所、站建立“一约四会”,广泛开展“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崇文重教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创新形式,组织开展“道德模范”送奖上门暨文艺演出活动4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进家风建设和乡风文明。三是聚焦以文化人。县文明实践中心结合“我们的节日”,集中开展了“元宵节”主题活动、学雷锋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端午节“喜迎二十大·志愿我先行”“六个100”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集中示范活动22场次,示范引领各镇、村(社区),行业部门开展书画交流、非遗传承、端午诗会、经典诵读、秦腔自乐班文艺演出等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1290场次,满足了基层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四是聚焦帮扶解困。通过元宵节、端午节等“我们的节日”,民政、残联、团委、妇联等部门和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月十团”、家政志愿服务队等专业志愿服务队深入“三留守”人员家庭、独居老人、敬老院开展送汤圆、送粽子、送残疾人辅助器具,开展家政服务等关爱行动4500多场次。各镇建立“爱心理发”服务项目,经常性开展爱心理发活动。五是聚焦常态参与。动员全社会开展志愿服务集中活动,每周五开展“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开展疫情常态化防控、经常性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文体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理论、政策、道德、文化、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

(新闻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