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安>>正文
秦安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图)
(2021/10/15 20:48:23)  来源:秦安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近年来,秦安县委、县政府针对山区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保学控辍难、学生流动性大、办学成本高、教育质量难以提高等问题,在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实际,坚持用改革的手段破解发展难题,按照“资源共享、联合互动、集中住宿、巡回走教”的思路,于2014年率先在陇城镇开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集食宿、办公、管理于一体的陇城教育园区。陇城教育园区突破乡镇小学学区制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创新“园区+走教”办学模式,变学生“走读”为教师“走教”——“学生不动教师动”,走出了一条山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了“教育资源共享、教学质量提升、乡村教师稳岗”的多赢局面,为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秦安样本”。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秦安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在陇城教育园区走教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先后筹资1.67亿元,在莲花、五营、安伏、王尹4个相对偏远的乡镇新建了4个教育园区。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4个新建教育园区调研,专题协调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及时解决新建园区在土地、人员、资金、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保障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安伏教育园区积极探索“线下走教”与“线上送教”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为安伏学区在中心片区和麻湾片区8所学校装配“一校三点”线上互动教学设备,在1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装备网络教室15间,每间网络教室内将逐步装配远程录播设备,依托互联网和多媒体智慧教室,采取集中教研、分校授课、“1托N”线上共享教学等方式,逐步实现线上多师课堂和远程送教,达到了“师生不动、资源共享”的目的。莲花津南教育园区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园区在全学区办学的中心枢纽作用,确立中心小学为中心校,将周边教学点纳入中心校,实行校点联盟,实现“学生不动教师动”的“开小灶”模式,同时定期组织教学点师生到中心校,融入中心校的班级中听课及参与其他教育活动,实现“教师不动学生动”的“吃大餐”模式,通过“开小灶”与“吃大餐”相结合开展校点联盟抱团办学,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和校际间均衡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五营教育园区按照“积极稳妥、合理流动、资源共享、统筹兼顾”的原则,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实行语、数、英等主要学科教师“定点走教”、部分学科教师“巡回走教”、偏远山区“线上送教”等制度,确保各学校开足开齐课程,使山区学生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山区和川区学校均衡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目前,莲花、安伏和五营、王尹4个新建教育园区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将服务4镇99个行政村85所学校,受益群众14.5万余人、学生1.04万人。“教育园区+走教”办学模式在县域内得到了逐步推广。王尹教育园区积极探索与实践乡村教育综合创新试验平台,不断推进镇域内学区一体化管理改革,实现了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教师一体化配备,教研一体化提升,教学资源一体化共享,学区各校一体化协同发展。学区教研中心的投入使用和高效运行,为乡村教师发展和农村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研发平台和保障机制,让镇域内学校从各自为战转化为一体化协同作战,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小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优质资源,实现农村学校办学内涵的特色发展,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秦安县在教育园区建设运行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极大解决了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激发了教师活力,加快了农村脱贫攻坚步伐,推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进一步稳定了农村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巩固了教育脱贫成果、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受到教育部和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6年,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秦安县陇城教育园区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专门介绍。2021年,央视《新闻联播》“改革在哪里”报道中,把该“走教模式”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生动典型加以推介。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摄影相关图片
快闪!超燃!秦州区大众南路,上 国庆期间,天水移动解放路营业厅 天水这位大盘鸡老板的发言,火了 天水秦州万达广场!这个“十一”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打卡恒顺阳 甘肃省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陈佰 天水市委政法委举办“庆国庆·宣 天水市政府举办2021年天水花牛苹 东旭集团天水新材料产业园三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