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担使命 ,勠力同心谱新篇。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秦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首要民生工程,全县上下形成“一盘棋”思想,按照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安排,紧盯突出问题、统筹谋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狠抓工作落实,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即日起,秦安融媒各平台开设【 担使命 聚同心 促巨变】专栏,将从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和易地搬迁、产业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报道全县脱贫攻坚专项工作中的举措、典型和变迁,全景展现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敬请关注。

近年来,秦安县立足林果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在部分镇高寒阴湿山区,实施“短、平、快”冬花种植特色农业项目,先后确定中山镇、王铺镇、兴丰镇、云山镇、千户镇、五营镇6个镇种植冬花6万亩,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冬花又称为款冬花,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适宜于阴湿山区生长,而且种植成本低、好管理、能卖钱。因为有诸多的好处,这让王铺镇王铺村种植户庞守强尝到了甜头,他打算今年再扩大冬花的种植面积。

“去年种的冬花长势好,2亩冬花加上补贴收入5000元左右,扶贫车间也是有多少货收多少货,市场价钱也稳定,今年想再多种点。”王铺镇王铺村村民庞守强告诉记者。
在王铺镇冬花初级加工扶贫车间,李根莲和同事正在工作,她每天准时来这里上班,冬花丰收的时候加工冬花,没有冬花的时候加工其它农特产品,装袋、打包、贴标签,动作娴熟、工作认真,就是这样一份普通的工作,让她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她说,自己家就在这附近,上班也方便,父母和丈夫身体不好,我这一份稳定的收入能补贴家用,还能帮孩子交学费。

像李根莲这样的建档立卡户,该车间里就吸纳了11户。务工便利,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对于这点,车间员工王芳平深有感触。王铺镇王铺村村民王芳平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在这上班,车间去年这时候收冬花,年过完就装藜麦,已经工作了一年了,忙的时候还有200块钱的奖金,平时每月1800,工资每个月都会按时打来,感谢党的好政策。”
目前,王铺镇依托冬花种植精准扶贫示范项目和天津援建帮扶资金,建成座占地面积6157平方米的冬花初期加工扶贫车间,把岗位送到了群众家门口,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活力。

在中山镇中山村的启源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里,车间负责人刘应子正在指导员工进行药材加工,刘应子不仅是车间的负责人而且还是中山村党支部副书记。近年来,在各方力量的帮扶和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中山村发展种植冬花1.3万亩左右,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刘应子说:“2018年的时候平均每亩要收入6000元左右,务工来的人看到种冬花效益非常好,于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种植技术,通过这样的宣传,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和宣传,到2019年扩大种植,带动了全镇种植冬花1万多亩,大概有40%人都把冬花种上了。”
中山镇刘箕村村民王小合就是合作社的受益者之一,她家不仅种植了冬花,自己还在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上班,有工作、有产业、有收益,这让她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像其他农作物要按时按点收割,但是冬花种植就不一样,下班了抽空就能除草,管理简单,去年在上班的同时我还额外种冬花收入了3000多呢!”

此外,为了保障种植户种植的冬花能卖出、卖得好,合作社采用“群众+合作社+公司”的运营模式,实行建档立卡户参与入股,县农发公司保底收购,为当地群众吃上了一颗定心丸。“在18、19这两年,合作社和公司带动,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包括工资性收入、分红、产业收益三大部分,到19年年底全村94户脱贫了91户,今年剩下的3户也稳定脱贫。”中山镇中山村启源合作社负责人刘应子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防御冬花种植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县农发公司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秦安支公司,按照每亩最低收益1800元的保险理赔,达成冬花种植保险(产量+价格)协议。同时,为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冬花种植前期资金投入,统筹天津援建资金561万,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500元生产资料费用,帮扶种植面积达11220亩。

目前,六万亩冬花已完成种植,经测算,按照正常年景,每亩可产鲜冬花200公斤左右,年产鲜冬花1200万公斤左右,能加工干冬花300万公斤,按近三年鲜冬花的市场收购价16元/公斤计算,农户每亩可实现收入3200元左右;按近三年干冬花80元/公斤的收购价,干冬花销售收入2.4亿元,利润可达1000万元左右,为全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赋能。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