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凝聚共识促发展,坚定信心奔小康。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五年来,秦安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推进,民生保障日益加强,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亮点增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今天起,秦安融媒各大平台开设【辉煌 “十三五”】专栏,回顾梳理全县“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社会各领域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

秦安县位于天水市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至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93个,其中深度贫困村91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03万户18.1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1.73%。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2015年11月,全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秦安县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作为新时期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决定用5年时间,“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
秦安县委、县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对甘肃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治本之策抓牢抓实。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有效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

秦安县按照全省易地扶贫搬迁“1+4”工作方案,牢牢守住“对象精准、住房面积、自筹资金、还款主体”等4条政策红线,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全县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采取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与插花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识别,确保应搬尽搬。易地搬迁时,在标准上,严格执行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在安置上,注重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主要选择存量建设用地安置区;在对象上,重点选择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村庄进行搬迁;在住房建设、服务设施建设、社区管理、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安排、文化传承等方面,立足实际,始终坚持科学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
“十三五”期间,全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043户52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14户3139人,非建档立卡户429户2107人。总投资27558.3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11.2万元,省级补助1053.5万元,省级融资平台资金15613.32万元,低息贷款4230万元,县级配套1257.5万元,群众自筹2892.6万元。截至目前,11个集中安置点、4个插花安置点住房全部建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安置点饮水安全、供电到户率和拆旧复垦率均达到100%。

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达到了“一年建设、两年搬迁、三年稳定、四年基本实现平稳发展”的既定目标。至2019年底,全县累计减贫17.79万人、退出贫困村188个。贫困人口由2013年的18.12万人减少至2019年底的3344人,贫困发生率由31.73%降至0.76%。2020年2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秦安县退出贫困县。
“搬出新天地,迈向新生活”。一排排新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平坦宽阔,一张张笑脸随处可见,到处呈现出了一派和谐新气象。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开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上下将众志成城,奋力前行,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