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安>>正文
【乡村巨变】秦安下湾村:干旱村的蝶变之路(图)
(2018/11/18 16:42:30)  来源:秦安县委外宣办 张向军  打印本页

  【编前话】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翻开秦安厚重的奋斗史,40年风雷激荡,岁月峥嵘,改革开放让这座古城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回顾秦安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乡村建设的辉煌成就,县委外宣办、县新闻中心在中国·秦安网特开设“乡村巨变”专栏,敬请关注。

秦安下湾村:干旱村的蝶变之路

  走进秦安县王窑镇下湾村,干净而又宽敞的水泥路面,错落有致的新建房屋,宽敞大气的村文化广场……在红花绿树掩映下,呈现出一幅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下湾村地处王窑镇北8公里处,由硬湾、下湾、王湾、阳坡、吕洼、上湾等7个自然村组成,共184户、792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573亩。

  在秦安这块黄土地上,气候干旱少雨,十年九旱的现象并不鲜见。“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十年有九旱,岁岁人发愁。”曾是下湾村贫穷落后状况的真实描述。

  山穷水穷人贫穷。“吃饱肚子”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成为历史,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却是所有下湾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在老支书王有幸的记忆里,有两个关键词:“太困难”“没法过”。“没有柴烧,全凭铲草皮、挖草根度日;吃不饱时,便会挖野菜充饥;穿的衣服也是补丁打补丁,即使有件完好的衣服,也舍不得穿,只有到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时才拿出来穿。”王有幸回忆着当时贫困的情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村人的生活、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借着发展的春风,下湾人也开始了艰难的蜕变之路。为了培育经济产业,下湾村大面积种植了适合该村实际的花椒树和苹果树,并鼓励青壮年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村上又建设村文化广场、村委会办公场所,硬化了通村道路,使全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目前,下湾村已初步形成了以花椒和苹果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全村花椒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苹果600多亩。

  老支书王有幸是村里的能人也是花椒种植大户,他告诉记者,去年他家花椒产了两千来斤,按目前市场价60元每斤计,收入十多万元。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下湾村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努力,与甘肃盛源菊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协议,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在高海拔山区种植耐干旱的花椒。这种模式先后带动18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当年平均每户农民收入约4万元,人均收入约1万元。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花椒,不仅使生产经营方式更加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而且农民持股加入种植专业合作社后,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扩大订单式农业生产打好了基础,提升了农民的整体议价能力,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

  在取得了初步的合作成功后,下湾村将花椒产业与龙头企业和农村“三变”改革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型经营主体、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各种方式入股企业或合作社,既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又增加了农民资产性收入,花椒树真正成了下湾农户的脱贫致富树、“摇钱树”。

  采访即将结束时,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小王告诉记者,最近他要在村里开一家电商网店,准备把村里的土特产通过网络渠道销售得更远。小王说,他的目标是尽早建成一个乡村振兴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带动更多的人返乡创业。“我想和乡亲们乘着国家乡村振兴的东风,努力把农村家园变美,让乡村生活变富。”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摄影相关图片
秋天天水,大道黄金(图) 天水网红街走来了一位94岁的老人 因为一条街,火了一座城(图) 天水“黄金大道”走来了一对恋人 天水网红街走来了外国人(图文+视 因为一条街,火了一城人(图) 旗袍丽人惊艳天水“黄金大道”(图 潘石屹漫步天水网红街(黄金大道) 天水在线打卡天水网红街“黄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