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秋以来,漫步在秦安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一条条蜿蜒的机耕路通向农田,一行行亭亭玉立的柳树分列道路两旁,新建的提灌工程引水上山,千亩优质果园郁郁葱葱,一派盎然生机,这是农业综合开发给当地带来的新气象。更振奋人心的是,一个个重点龙头企业的崛起,为秦安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农业综合开发为农民带来了实惠,为农业带来了发展,为农村带来了希望,已深深镌刻在农民的心坎上,被誉为地地道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自2003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秦安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宗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定项目、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落实的原则,认真实施农、林、水、科技等项综合治理措施。

“十二五”时期,秦安县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严格按照省市批复的项目计划,以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抓落实的原则,积极参与项目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三大目标。五年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累计投入6760.06万元。项目区涉及6乡镇56村,累计完成土地治理3.27万亩,完成新打井2眼,新架输变电线路2.55公里;衬砌渠道52.2公里,埋设管道10.14公里,修建蓄水池177座,各类渠系建筑物347座,改良土壤2.82万亩(机修梯田),新修道路185.73公里,补贴购置农机具45台(套);造林0.597万亩;技术培训农民6.6万人次,引进新品种2个,示范推广0.11万亩。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有效克服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力支持了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生产,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科技含量、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得到了较大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农民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个别重点开发村组初步具备了建设小康示范村的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统计,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先后有2万多农民群众从中受益。新增灌溉面积0.18万亩,年节约水资源28.5万立方米,控制水土流失34.66平方公里,新增种植业总产值1086万元,人均增收比非项目区高出240元以上。

农业综合开发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育扶持了一批规模大、带动面广、竞争力强、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年来,全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3971.45万元。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16个,如秦安县5000亩标准化花椒基地建设项目、秦安县设施日光温室建设及桃新品种引进项目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扶持,建设发展了一批优势农产品种植基地、提升了全县农业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了农业多层次、多环节增值增效,让农民分享到了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扩大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容量,真正为秦安农民带来了实惠。5年来,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新增就业岗位0.2万个,直接带动3.4万农户增收,项目区农民比非项目区农民年平均增收300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