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秦安县各级双联单位认真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紧盯“六大任务”落实、以“五联五帮”为载体,坚持务实创新,突出帮强林果支柱产业、帮建基础配套设施、帮提增收致富技能“三个重点”,落实巩固成果、深化内涵、拓展实效、提升水平“四项要求”,着力打造“三大工程”的总体思路,科学谋划,四级联动,典型引领,找准着眼点和突破口,破解发展瓶颈难题,全县农村基础设施有力改善,农业主导产业大幅提升,农民增收渠道明显拓宽。全县双联行动呈现出常态化运行、纵深化发展的良好态势,有效助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为了回顾总结和宣传推介秦安县深入开展双联行动的做法和经验,县委外宣办、县新闻中心在《双联行动》专栏中推出双联行动综述系列报道。
联村联户解民忧 为民富民促发展
——秦安县深入开展双联行动综述(一)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像舞动的玉带,从山梁蜿蜒盘伸到山脚,穿梭于村间巷道,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整齐划一,摇曳多姿;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果园焕发无穷生机,一座座规模养殖场鳞次栉比;一座座崭新的红砖瓦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广大群众载歌载舞的身影……一幅幅幸福喜人的图景诠释着秦安县双联行动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双联”行动的强力推动下,秦安县乡村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省市县乡四级265个单位6180名干部,联系帮扶全县335个贫困村15410户特困户、5个社区和7个企业,各级双联单位充分发挥自身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八个覆盖、项目帮扶、产业帮扶、智力帮扶、劳务帮扶五个工作重点,不断拓展双联行动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全县双联工作纵深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至2014年,各级帮联单位三年共帮办实事2853件,累计落实帮扶资金8008.88万元。其中:省直单位帮办实事174件,协调资金4758万元;市直单位帮办实事216件,协调资金774万元;县乡单位帮办实事2463件,协调资金2476.88万元。2014年,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0.4亿元,增长9.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5458亿元,增长68.6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8亿元,增长20.5%。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三年累计减少贫困村118个,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9700人。

突出八个覆盖,办实事惠民生。把落实“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作为纵深推进双联行动的有力抓手。全县村级阵地率先实现全覆盖,干部到村任职12名,整顿软弱涣散村班子74个。全县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覆盖村167个, 42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达,225个村实现通畅,通畅率将达到52.6 %,村级道路硬化率达到56.9%,比2011年提高49.7个百分点。新建村级卫生室100所、开展义诊活动22次7713人次。新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16个,捐赠文体器材1400套,建成农家书屋433处,实现了“一村一书屋”,捐赠图书21222册。实施村级商贸综合服务社改造275户、危房改造6620户,新建专业合作组织15个。全县累计留转土地12万亩。帮扶改建学校12所,建成学生营养餐厅4处、乡村幼儿园43所、留守儿童之家18所、五保敬老院2个、养老服务互助协会415个,发放爱心营养包7万盒19421人。县上投入3530万元担保基金,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04亿元3495户、双联惠农贷款5885万元1132户,30个贫困村成立了扶贫互助资金组织。切实解决了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和贷款难等一些突出问题,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赞誉。

突出项目帮扶,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把帮扶重点放在发展乡村公共设施和环境条件改善上,放在惠及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上。省、市联村单位衔接确定建设项目215个,落实项目资金8910万元,实施了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项目。累计协调“一事一议”项目资金4368.5万元,硬化巷道111.3千米;硬化乡村道路143.5公里;修建便民桥14座;建成垃圾点13处、安装路灯180盏,栽植景观树730株,建成花池4处,建成公共文化活动场所6处;修建排水沟渠32.5千米,解决了一些最急迫、最现实的难题。村级阵地大幅提升改造加快,其中捐资850万元新改建村阵地25个并捐赠办公设备235套。新改修便民桥12座、产业路615公里、沙化路85公里、通畅工程479.5公里。全县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310个行政村39.2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实施整村扶贫推进项目57个村,投入资金8550万元;实施整乡扶贫推进项目3个,投入资金950万元;实施整流域片带式扶贫开发项目1个,投入资金500万元。实施土地平整项目34个村7个乡镇,投入资金9489.35万元,有效提升了农村发展后劲。

突出产业帮扶,促进农民增收。坚持“联村盯节点、联户看增收”的帮扶理念,创新“一村一策、一户一计”的帮扶模式,各单位立足全县产业发展实际,紧扣做优做精秦安蜜桃、秦安苹果、秦安花椒三张黄金名片,深入开展“培育产业促增收”活动,从根本上增强了贫困村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累计捐助优质苗木50余万株,创建林果基地4.5万亩,335个贫困村林果产业覆盖率达到92%。安装太阳能杀虫灯120台、防霜机35台;新建果品交易市场5处;新建蔬菜日光温室1700亩,新发展规模养殖基地17个。坚持以农村“两后生”培训为重点,紧紧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民工技能培训计划”等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技能、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650期2.5万人次,组织外地考察学习12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能人+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以提升农村文明和谐为目标,精心打造了一条从县城至陇城镇80多公里集生态文化、环境整治、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百里生态文化示范长廊。创建双联产业示范基地2.5万亩,命名“双联示范龙头企业”4家,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工程深入推进。

突出智力帮扶,输送先进理念。各级单位既联村又联校,帮助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维修改造村小学12所,新建学校5所,捐助电脑、学生用品、体育设施等累计折合资金950多万元。省国税局资助50万元帮助莲花镇大庄小学新建了学生营养餐厅;省财政厅资助200万元维修改造了王尹乡和坪小学;通过“走下去、请上来”的方式,兰州城市学院和县教体局建立了教师年度培训计划,积极开展“七彩”夏令营社会实践帮扶活动,通过讲授、爱心捐赠、家访调查、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文艺汇演等活动,受教育学生达到200多人,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各双联单位主动了解掌握联系点上高考、中考上线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积极资助贫困学子320名60.32万元。

突出劳务帮扶,拓宽致富门路。采取找门路、传信息、抓培训、建基地、促输转、强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免费劳动力技能培训3.5万人,年输转劳务人员11.18万人次,劳务创收15.89亿元。县劳务办、县委双联办与华天电子集团进行主动对接,签订了《天水华天电子集团参与支持秦安县双联行动框架协议》,并与县人社局、县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签订了技能培训、就业扶贫、项目合作等相关协议,先后3次组织320名务工人员及家长赴华天集团参观考察,有组织输送210名务工人员到华天就业,华天集团主动向县留守妇女培训中心捐赠价值6万元的缝纫机30台、包缝机3台,创新了“专项培训提技能、就业脱贫促增收”的企地双联结对帮扶新模式,实现双方结对帮扶、互利共赢的目标。每年开展技能培训12期5800人次,帮助群众提升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逐步实现劳务输出向技工转变。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效地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信心。这项行动,已成为转变机关作风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和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为秦安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