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告诉记者,加强监管有助于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的恐慌。但他们同时也对目前脆弱的监管表示了担忧。
国家环境保护部核与环境法规标准专家委员会电磁辐射组专家王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现在各地基站建设的速度比较快,有些地方也有没有做环评就建设的。”
“难度有,但一直在推进。”青海省辐射环境管理站站长王心明告诉记者,现在青海省三大运营商正在补环评这一课。他介绍说,很多都是历史遗留欠账问题,当时建设移动基站时“确实存在环评手续不全的问题”。
他认为,西部省份地域广阔,自然、交通等条件差,加之专业人才缺乏,监管力量更凸显出不足。
“我们国家在(电磁辐射管理)这个问题上,一直强调从严掌握。”曾参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制订的赵玉峰教授表示,“监管力量绝对不足,但这都有一个过程。以前很多省份根本没有环评概念,现在起码有这个意识了。”他对此持乐观态度,“会慢慢好起来的”。
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主任王灿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除了有关部门加强监管之外,由于公众对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知之甚少,而通信基站的选址又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有关部门可以开展相关的科普宣传,普及必要的科普知识。
戴满国也认为,一些有关民生的科普知识应该让公众知道,以提高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因为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公众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与选择。他还建议,可以利用社区和街头的宣传栏来满足公众对一些污染方面知识的知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