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社区矫正是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近年来,麦积区司法局各司法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坚持“四心”发力,管教相辅,持续健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日常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措施,提高教育矫正质量。
正心启航,强化入矫教育
规范严谨的入矫流程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基石。麦积区司法局各司法所对每一位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都严格依照标准程序操作。及时完成首次谈话记录,详实记录关键信息;认真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确保信息完整准确;签订社区矫正对象告知书,明确权利与义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小册子,强化法律意识。尤为重视首次见面谈话契机,全面深入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从家庭背景、犯罪原因到个人性格特点等,无一遗漏,并迅速建立对应的文字档案与电子文档,为后续个性化矫正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塑心之旅,织密监管网络
强化监督管理,压实监管责任,实行分类管理与动态监管相结合。借助电话与甘肃省智慧矫正一体化平台,司法所工作人员每日仔细核查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轨迹和生产工作状况。在档案管理方面,精心建立并完善个人档案,严格按照规范文书格式记录,妥善保管,确保档案资料随时可查。在沟通交流层面,开展面对面思想交流,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每周到司法所进行思想汇报,工作人员则定期或不定期针对不同矫正对象分别谈话教育,还定期开展集中警示教育和公益活动,鼓励大家分享一周经历与感悟,同时留存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在请销假制度执行上,严谨细致。对于不符合法定请假事由、没有请假事项证明的申请一律驳回,保证批假合法合理。积极倡导社区矫正对象在区内工作生活,每日定位检查活动情况,实时登录社区矫正管理平台,查看是否存在越界违规现象。

育心以教,促进思想蜕变
从思想和认知层面出发,全面引导矫正对象实现自我转变。麦积区司法局各司法所充分考量矫正对象的个体差异和犯罪成因,精心设计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法治与道德并驱。通过系统且深入的法律知识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让矫正对象清醒认识违法犯罪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在内心深处筑牢法律红线,增强对法律的敬畏感。同时,大力开展道德教育,借助主题讲座、讨论交流等形式,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德心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关注并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实事,以小见大,反思自身行为。关注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针对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压力、焦虑和自卑等负面情绪,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和自控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改造。

暖心回归,助力重步正轨
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帮助他们找到稳定的工作,减少因经济压力导致的再犯罪风险。积极动员家庭、社区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矫正工作。鼓励家庭成员给予矫正对象关爱与支持,不歧视、不放弃,帮助他们重新融入家庭。引导社区营造包容接纳的氛围,组织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联合社会组织提供就业推荐、生活救助等实际帮助,共同为矫正对象营造温暖、关爱的社会环境。司法所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秉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的原则,及时有效处理社矫对象面临的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感情婚姻纠纷、工伤利益纠纷等。通过耐心调解、法律引导等方式,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起始阶段、萌芽状态,进一步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降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减少矛盾的发生。
(来源: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