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区融媒体中心讯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麦积区各社区积极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做好重点人员排摸、居家健康监测、疫情防控宣传等工作。同时,社区工作者作为居民的“倾听者”,又要耐心地倾听居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积极解决居民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使防控不失力度,关心不失温度,做到力度、温度兼备。
“丫头,我今天刚从西安回来,是不是要给社区报备呀?”正在忙着统计居民摸排数据的桥南街道天河社区网格员刘菁突然收到了辖区“老熟人”张叔的微信。经过一番了解,原来是年前去外地看姑娘顺便复查病情的张叔回来了,只身回到天水的张叔看到小区门口的通知写着要去社区报备,他立即就联系到了自己小区的网格员刘菁。
了解到前因后果的刘菁第一时间将张叔的个人信息和行程信息进行登记备案,又为张叔讲解当前麦积区正在执行的风险区归来人员“14+3”的隔离政策。一听到要居家隔离14天,还要完成3次核酸检测才能出门,张叔一下子激动了起来。刘菁耐心地安抚张叔的情绪,减消张叔的顾虑,感觉到张叔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后,刘菁这时才为张叔提供依据、亮凭证,让张叔了解居家隔离的必要性。
慢慢的,张叔被刘菁的话所打动,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一是自己的病每隔几天就要打一针“救命针”,绝对不能间断;二是这次去西安复查出来的病历,要尽快地寄到上海去;三是因为动过大手术,现在身体正在关键的恢复期,每天都要喝鲜奶;四是自己现在一个人住,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品、粮食蔬菜怎么办,谁去买。刘菁把张叔的每一个顾虑、每一条需求都认认真真地记在了本子上,并向张叔保证:你家里人虽然不在,但是我在呢,你先安心居家隔离,这些事我来想办法去协调。
挂了电话,担子落在刘菁肩上。刘菁站在张叔角度想出几个解决方案,在反复协调了社区卫生站和街道领导后,最终决定将打针的任务穿插在14天居家隔离期间的3次上门核酸检测中同步进行。当天上门核酸之前,医护人员先跟张叔约定好时间,第一个去给张叔测核酸、打针,这样不仅节约了人力、节省了费用,还能按时帮张叔打针,第一件要紧事顺利解决。病历怎么送?为了避免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刘菁便再三叮嘱张叔用袋子把文件包裹好,做好清洁和消毒,然后自己上门去把包裹拿回来,经过仔细消毒,最后约快递小哥进行取件。为了让张叔每天都能喝到新鲜的牛奶,刘菁便每天在工作之余去给张叔打牛奶,工作忙抽不开身时,刘菁就联系志愿者去打。就这样,14天的居家隔离期间,张叔的牛奶一次都没有中断过。为了解决张叔在居家隔离期间的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问题,刘菁跟张叔约定如果需要什么东西,就直接发微信给她,刘菁和志愿者们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终于,张叔14天的居家隔离期顺利结束了,张叔高兴的是自己身体无碍、终于可以出门走走了,刘菁则高兴的是张叔的问题终于都圆满解决、这块石头也算落了地。刘菁总说:“社区工作做的就是居民的工作,只要我力所能及就肯定要做到最好。”居民之间的事,无非就是看病吃药、衣食住行和家常理短,看似事事都小,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心里,事事都要放在心上,关乎居民的事,无小事!
(来源:麦积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