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巍昆仑山下,在柴达木盆地西南部,在“高原明珠”格尔木市,在青藏铁路增建二线工程建设中,有一支被誉为“高原铁军”的铁路建设队伍——中铁二十一局,让我们感到亲热和自豪的是他们来自兰州,并以“能吃苦,能战斗,能忍耐,能团结,能奉献”的陇原精神创下了青藏铁路建设的8大奇迹。
A 232天铺通113.9公里铁路
要不是青藏铁路搭桥,我们对中铁二十一局的认识也许永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名称上,很多人也许并不了解,这个总部设在兰州的中铁直属局原本在全国赫赫有名。
中铁二十一局承担建设的是青藏铁路西格段增建二线应急工程第五标段——临山站至格尔木东站区间 111.3公里线路工程,从施工条件非常恶劣,地质水文环境复杂,沿线既有风沙路基、盐渍土路基,还要穿越闻名中外的“万丈盐桥”。中铁二十一局西格二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宁宝钢告诉记者,当时他们最为担心的并不是施工条件,而是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400多万土石方、新建5座桥梁、31座涵洞,在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绝无前例。 2005年9月27日,铁道部、青海省、青藏铁路公司就西格段增建二线应急工程召开了紧急动员大会,接受任务后,中铁二十一局连夜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随后的5天时间内,接受该工程施工任务的二、四公司从嘉峪关、兰州、西宁、武威等地将 1378台机械设备和 5500多名队伍星夜兼程集结到工地,率先打响了青藏铁路增建二线应急工程的战役。为了确保工程施工有序进行,指挥部将所承担的113.9公里划分,并先后组织了三次攻坚战役。
2006年5月20日14时,经过中铁二十一局 5500多名建设者的奋战,第一个实现了 113.9公里线路全标段开通,第一个向建设管理单位报捷。宁宝钢说,从他们开始施工到全部完工共计耗时 232天,比原计划提前了10天,在原本工期非常短的条件下,二十一局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

青藏线建设工地
B “神速”施工创下六项第一
“把建设西格二线工程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这是中铁二十一局提出的明确任务,宁宝钢主任告诉记者,他们没有给兰州人丢脸,在西格新增二线的5支施工队伍中,他们第一个向建设管理单位报捷,同时也创下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6次奇迹。
首先,仅仅用了55天时间于 2005年12月5日率先实现了第一阶段路基工程拉通的目标。共完成填筑土石方 462万方,路基挖方 63.6万方,抛填片石30万方。敷设土工格栅 39.6万平方米,土工膜 39.2万平方米。其中,还创造了路基土方填筑日完成17万方的中国记录。
其次,中铁二十一局还实现了第一个率先完成桥涵工程,第一个实现区间通车测试,第一个完成站场改造工程,第一个实现全段顺利拉通,第一个实现列车提速目标(每小时120公里)等六项第一。
中铁二十一局的“神速”得到了铁道部有关领导的极力称赞,也成为青藏线上传唱的奇迹。
2006年5月3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现场办公时决定,在铁路线路两侧增加安装钢筋混凝土防护栅栏的施工任务,并要求在22天时间内全部完成。施工任务明确后,二公司党委书记刘保华连夜从兰州赶到格尔木工地进行督战,在最短的时间里,备齐了生产的模具和材料,组织施工人员进行钢筋混凝土防护栏杆的预制和安装,仅用20天时间就完成了57公里的防护栏杆施工任务。
C 50天攻克“盐泽地”难题
面积5848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盐湖之一,也是西格铁路二线的必经之路,施工区有细沙震动液化路基、盐湖路基和盐泽土路基,地基普遍松软,溶洞和盐坑分布广泛,施工难度极大,铁轨路基铺设必须突破盐盖下情况非常复杂的难题。不过,来自兰州的中铁二十一局工程技术人员成功攻克了这一世界难题,顺利通过了横跨世界著名的“万丈盐桥”,再次创造了世界铁路史上的奇迹。
在盐湖上修公路没什么问题,但火车由于机身、铁轨沉重,要真正确保安全施工难度非常大。中铁二十一局西格二线应急工程指挥部的宁宝钢主任告诉记者,盐盖下溶洞、粉细沙震动液化带一旦受到振动,很可能发生消融变成沼泽,给路基要求严格的铁路运行带来巨大危险。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技术人员经过一次次地采样分析、实验、研究和论证,查找大量相关技术资料,最后选择采用抛填片石、敷设土工格栅、土工膜等新工艺、新技术,终于破解了“万丈盐桥”路基受卤水浸泡、淡化融化给铁路线路造成病患的难题。来自兰州的中铁二十一局不仅成功破解了世界难题,同时还成为青藏铁路上第一个向建设管理单位报捷的主力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