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平栈道踪影尚存,巴蜀咽喉大路通天
本报陇南讯(记者卢吉平马斌)陇南市把乡村公路作为交通建设的主攻方向,集中全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山区群众出行难题。今年共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6个,补助资金1.19亿元。全市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逐步由“瓶颈制约”向“基本缓解”跨越。
陇南地处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由于秦岭横亘其间,山大沟深,自古行人视作畏途。时至今日,这里的羌国古道、阴平栈道依稀可见,伸臂独木梁桥、长拉索桥等山区独特的道路,仍是许多山区群众出行的唯一选择。由于自然灾害多,历史欠账大,陇南公路技术等级低,通达深度严重不足,当地群众深受出行不畅的困扰。丰富的生物、矿产、水利和旅游等资源,难以充分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
为彻底解决交通“瓶颈制约”问题,陇南市把交通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下决心解决行路难问题。“十五”期间,全市共争取公路建设项目766个,总投资达16.9亿元,新改建各级公路610多公里,铺筑油路1100多公里,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1%的行政村通公路,路网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今年以来,陇南市紧抓甘肃省交通建设“会战东部”的战略机遇,主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县乡公路技术等级。市县采取县乡村各级联动投资的办法,着力修好通村公路、断头路,架设小桥涵,解决农村交通不畅难题。今年,全市共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76个,其中通乡油路8条,通村等级路12条,通村公路56条,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目前,全市以城乡客货站为中心,以重点乡镇、矿山、林场、行政村和旅游景点为网络,乡村公路运输网络的雏形正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