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教育>>正文
天水师院举行张鸿勋雕像揭幕仪式(图)
(2019/9/26 10:37:32)  来源:天水师范学院  打印本页

  9月24日上午,天水师范学院在新落成的张鸿勋先生雕像前举行张鸿勋雕像揭幕仪式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做表率”演讲活动。张鸿勋先生家属,全体在校校领导、党委常委、各中层党总支负责人以及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师生30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校庆办公室主任汪咏国主持。

  仪式上,学校党委书记李正元和校长安涛为张鸿勋先生雕像揭幕并献花;张先生家属,教师代表、党委常委马超和历史文化学院陈于柱教授分别献花。

  张先生的儿子张臻代表家属发言,感谢学校师生对先生人品、学术的认可和对先生的深切怀念。

  在随后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德树人做表率”演讲活动中,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海和平作了“张鸿勋先生立德树人先进事迹”主题演讲,深情讲述了张鸿勋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教育、扎根学校,守正奋进、教书育人的可贵品质和精神。参加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先生的人格魅力感人,学术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以先生为榜样,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贡献力量。

  李正元在讲话中指出,张鸿勋先生在敦煌文学尤其是敦煌俗文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他那个时代敦煌文学研究的代表人物。张先生在敦煌文学研究方面勇于探索,敢于立论,尤其是在敦煌说唱文学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原创性研究,多有建树,建立了一整套敦煌讲唱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在敦煌文学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成果不仅对上世纪最后20年敦煌文学的研究具有开创之功,而且对敦煌学和中国文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张先生晚年仍坚持治学,并对敦煌俗文学研究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升,运用比较故事学的方法,以宏大的学术视野,客观揭示历史时期中、外文学与文化的相互交流和人类文学的某些共性,进以说明敦煌文学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有力证明了敦煌文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的特殊价值和重要意义。

  李正元强调,张鸿勋先生雕像正式揭幕,正是我们对张鸿勋先生学术精神的崇高致敬。学校师生一定要不断传承和汲取张鸿勋先生的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敬畏学术、追求卓越,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师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鸿勋先生雕像由兰州凯文雕塑工作室设计,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赞助。

  张鸿勋先生(1935-2016)是我国著名敦煌文学研究专家,曾任天水师范学院教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甘肃省政协六届委员,九三学社天水市委主任,天水市政协副主席;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甘肃敦煌学学会副会长、敦煌语言文学学会理事、甘肃省教材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张鸿勋先生1959年8月从兰州大学中文系毕业,旋即分配到天水师范专科学校(今天水师范学院)任教,在学校工作生活长达半个多世纪,教学科研多次获奖。曾参与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敦煌文学概论》等教材编写,其中《中国文学史 (第3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83年至1991年担任天水师范专科学校(现天水师范学院)副校长,主管教学科研。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1年担任天水市政协副主席,1994年荣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二等奖,并将当时所获两万元奖金全部捐给了学校。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摄影相关图片
袁丫丫为清水核桃代言(图) 郭晓宏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范毅宏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豆兴军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李博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张泽中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赵晖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贾利珠画笔下的《武山金豆角》(图 天水市美协采风团走进武山县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