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教书,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闲适自在,因为缺少科任老师,不少老师都得身兼多门课程,工作强度比较大。调查显示,有55.4%的初任教师感觉工作“较累”或“很累”。其中,每天工作6~8小时的占46.8%,而每天工作8~10小时或是在10小时以上的分别占38.3%和11.7%。
由于资历尚浅,初任教师普遍感觉自己缺乏“班级管理技能”(45.7%),“教学技能”(36.2%)。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会举办一些培训,但有75.2%的初任教师认为这些培训的内容与自己的需要相脱节。大部分初任教师(76.9%)希望通过观摩优质课、与骨干教师交流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以适应农村地区的课堂教学。
调查中,不少初任教师反映,村校传统的“老带新”帮扶策略已不能适应目前的教育需求。肖伟平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虽然本科毕业的初任教师理论知识掌握更好,但由于专科毕业的初任教师在校期间获得了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上岗后专科生反而比本科生更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
“适应难,扎根更难”是肖伟平跟一些青年男老师交流后的一个感受。在农村地区,有很多近30岁的外来男老师都没成家,依然住在学校宿舍里。一谈到结婚,这些老师就一脸愁苦:家不在本地,农村最重要的是耕地,他们没有宅基地盖房子,也没有能力买房。“光为将来发愁了,哪有心教书啊!有的老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就是为了争取能够被看上,快点离开农村。”
在调查过程中,肖伟平发现很少有关于农村初任教师的论文研究。“现在太多的关注都给了学生,而老师却往往被忽略了。”肖伟平希望教育的主管部门能切实解决这些初任教师的难处,好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农村教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