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区域经济强市 文化旅游大市 社会和谐之市
本报酒泉12月18日电(记者张革文)记者从今天开幕的中国共产党酒泉市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获悉,今后的五年里,酒泉市将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把酒泉市建成甘肃省的区域经济强市、文化旅游大市和社会和谐之市。
近两年来,酒泉市在市、县领导中开展了包抓一个项目、引进一个项目、谋划一个项目、联系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组织输转一批劳动力的“五个一”活动,建立实施了“县市比发展,部门比服务”的争先创优考量体制和“千人评议机关作风”的办法,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高效、顺利开展。科技创新得到增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被国家命名为科技先进市;城市面貌有了显著变化,被央视评为“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16500多户群众住上了高标准的小康住宅房;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特困群众在全省率先领到900元的保障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4个县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3个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服务先进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
未来五年,酒泉市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大口径财政在2005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要达到29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26000元。为此,酒泉市将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大工业项目建设力度,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转变工业增长方式,做大做强一批工业企业,使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把酒泉建成区域经济强市;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创出一批特色文化品牌,建起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造就一批文化人才,争取建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达到10%以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全民创业作为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酒泉建成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和谐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