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在报告中表示,“抓住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这条主线,就抓住了实现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战略意图的根本,就抓住了重庆实现科学发展的要害,就抓住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他单用一节来谈“深入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验,逐步健全有利于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具体内容包括八个方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和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推进城乡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优先支持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农村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事业;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划分市与区县的责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搞好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完善“一圈”与“两翼”之间区县对口帮扶机制,增强互动效果;在具有一定基础和代表性的区县先行开展城乡统筹改革试点,赋予少数偏远县更大的行政审批权限,放手探索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子。
目前,重庆已成立了由市长王鸿举任组长的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领导小组,今年要完成《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方案》的报批,制定《重庆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五年计划》及年度试点工作计划。同时,按年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强化考核督查,抓好市政府已正式批准九龙坡区成为全市首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示范区的工作,并将再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区县开展试点。
与改革开放之初设立的经济特区从“不毛之地”落子不同,浦东、滨海和成渝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悬在了中国的最核心之地,这是一种决心和信息的体现,这将是在三个不同层面上围绕科学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的一次最为盛大的试验。
1:
综合配套改革剑指五大全局性症结
一是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问题。在加入WTO的背景下,我国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发育程度较低、不健全、不完善的。浦东开发开放15年,积累了丰富的开放经验,在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处于重要节点位置,极易发挥面向国际制度创新的“转换器”功能。
二是金融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但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充分,金融作为基础产业的传导作用不足,作为先导产业的引领作用不足。天津是北方经济中心,具有金融创新的先天条件。
三是区域不平衡问题。当前中国经济布局正呈现出“南高北低”“东快西慢”的格局。滨海新区是“东中西”板块与“南中北”板块在环渤海地区的连结点,是理想的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启动点。
四是城乡发展问题。重庆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城乡二元结构,还具有中等省的构架和欠发达省的特征,是中国基本国情的一个缩影。择其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利于探索省级构架下的城乡统筹之路。
五是软实力问题。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具有先天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2:
重庆统筹综改试验区:新阶段中国改革走向的重要标志
重庆市发改委主任杨庆玉近日在《重庆日报》发表题为《新阶段中国改革走向的重要标志》一文指出,经过近30年的渐进式改革,我国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以中央决策设立重庆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标志,中国改革进入综合配套推进的新阶段。“综合配套”的要义在于变过去的重点突破为统筹推进,无论是优化经济结构,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论是破解“三农”问题,还是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无论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杨庆玉认为,中国改革从单点突破向综合配套转变,重庆肩负起探索统筹城乡发展国家战略实践模式的新使命;中国改革从沿海地区突破向内陆省份攻坚推进,重庆肩负起探索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责任;中国改革从局部探索向全局示范转型,重庆肩负起探索富有全国性示范价值的仿真道路的新任务。
6方面先行先试 保险改革试验区落户滨海新区
(来源:中国政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