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和各个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各种名目的牌子。有的村干部说,光制作牌子,村里就花了上千块钱。
有村干部说,镇里给各村聘请法律顾问,每年需缴纳4000元钱,法律顾问是谁也不知道,不管有没有需要必须得交钱……
在北方某省部分乡村走访时,有村干部向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反映,当地仍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近期,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北方某省部分乡村走访时,有村干部反映,当地仍存在一些形式主义和增加村级负担的情况,比如,一些岗位、机制牌子大于内容,上级检查、调研走形式,不明收费难以入账等。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多地陆续出台了具体措施为村级组织减负。基层干部表示,目前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成效明显,但有些领域的形式主义依然花样较多。受访专家建议,建立健全落实基层减负的推进机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真正为基层松绑。
墙上挂满牌,有牌无服务
记者在北方某省乡村走访时,不少村干部让记者“参观”满墙的各种机制的牌子。村干部说,很多牌子不一定有啥作用,但是必须得有,因为要检查。
在该省的不少村屯,记者看到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和各个办公室墙上,除了张贴各项公开事项表格,还挂满了大大小小、各种颜色、各种名目的牌子。例如公共法律服务室、道德银行、综治中心、合作社等,有些同一工作的牌子还不止一个。
在某村村委会,记者看到“道德银行”就包括名牌、评审小组、管理办法等共8个牌子,挂了整整一面墙。当问到“道德银行”有什么用时,村干部解释,就是上级部门让挂的,说是会来检查,具体“道德银行”怎么搞还不是很清楚,也没有开展具体指导和活动。
在另一个村的村委会,村干部把记者带到一个小仓房,里面堆放着几十个牌子。村干部说,很多牌子都要检查,但墙上没地方挂,只能先堆放在仓房里,等来检查时再找地方挂上,光制作这些牌子,村里就花了上千块钱。
有村干部说,每块牌子对应一项职能,很多牌子的背后都会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这些工作的责任都由村干部承担,本来村干部人数就少,所以很多工作只是流于形式。他们表示,很多机制牌子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常年没有开展过活动。受访干部表示,“有牌无服务、上墙不上心”,基层阵地不该是“挂牌阵地”。
“无用岗”、无名目乱收费,增加村级财务负担
一些村干部反映,这几年,春耕秋收时农机、农用车出入村屯频繁。为保障农忙时节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上级部门要求每个村在村口设置“交通劝导员”岗位。但村干部表示,交通劝导员耗费人力物力,难以发挥作用,形式大于内容。
有的村屯甚至安排10多个人轮流当交通劝导员。这些人每天在村口的交通劝导站待近10个小时,负责提醒和纠正村民违规驾驶农用车的行为,每年工作四五个月。一位村干部说,交通劝导员没有任何执法权,根本管不了人,成了摆设,只是用来应付检查,每年村集体要支出人力成本上万元。
一些收费项目没发挥作用或“师出无名”。村干部反映,每年上级部门一些收费项目没有发挥作用但又不能不交钱。有村干部说,镇里给各村聘请法律顾问,每年需缴纳4000元钱,法律顾问是谁也不知道,不管有没有需要必须得交钱。
每年秋收后到春耕前,村镇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秸秆禁烧”。一些村干部反映,当地派出所借巡查秸秆禁烧工作向村里索要3000元钱,算是“辛苦费”,但这笔钱“师出无名”,报不了账。镇上让村里找个名目,村里只能把这笔钱放到环境整治等项目里报账。
调研、检查不“接地气”,基层疲于应付
有乡镇干部反映,目前接待各种调研、参观、检查明显偏多,一天曾经接待过八波客人,疲于应付。他说,很多上级调研,乡镇都是提前一天才接到通知,上级部门给发了调研提纲,有关于健全种粮保障机制、村庄建设布局等各个方面,还要求了解普通农户、种粮大户的情况,一些问题乡镇干部也不知如何回答。为了充分准备,乡镇干部与各村村干部、种粮大户等多次沟通,将情况梳理后再通过座谈会向调研组汇报。他还提到,还有一些单位到村镇调研走马观花,并没有跟大家深入交流、探讨问题,但是都需要村镇干部陪同。
在某村村委会,桌子上堆放着厚厚一摞A4纸,足有上百张。这是村干部打印出来的井房管理日志,上面填写着供水时长、是否清扫和消毒等信息。记者随机拿起几张查看,内容基本一样。村干部告诉记者,每天都要填写一张,每年上级部门会来检查这些日志,并把这些日志作为井房管理的重要凭据。
但据记者了解,该村井房由具体村民负责日常维护,并不填写管理日志,而日志是由村干部集中填写。
为基层减负重在“实”效
近年来,国家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持续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旨在进一步把村级组织和村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多地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陆续出台相关措施。例如,青海省压减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67%以上,依法依规取消5种不应由村级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湖北省出台大幅精简文件、大力压缩会议、建立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5个部分、21条措施;甘肃省出台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工作措施,在压减会议数量、提升督查质效、精简开展调研等14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有的基层干部表示,仍有一些看似对基层的规范、指导和帮助,实际上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祟。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一个“实”字,要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的评价怎么样,要让一线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群众、干事创业。
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防止“拍脑袋决策”,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立足实际优化完善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坚决整治执行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
建立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受访干部建议,建立健全各级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协调推进落实,确保出台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受访干部认为,考核应突出查民情、看实绩、比实效,轻痕迹管理,形成良好结果导向,把基层干部从“材料台账”和“迎检报告”的疲惫中解放出来。他们建议,上级调研、检查等应优先安排到问题集中、矛盾突出、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促进各地不断打造新亮点、创造新经验、发展更均衡。各部门应进一步梳理没有法律法规或政策依据、没有经费保障、没有实际效用、群众不认可的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下大力气为基层减负松绑。(来源:4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