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时事新闻>>国内>>正文
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图)
(2019/10/26 7:41:0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新华社记者陈芳、田晓航、屈婷、侠克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发祥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医共体中药配送中心,工作人员在炮制中药(10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权威人士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焕发新的光彩——25日在京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吹响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号角,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大好时机。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6月5日,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同泰道地药材项目保护单位的杭州张同泰国药馆举办了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展示活动。这是中外留学生们在张同泰国药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传统端午香包的制作。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独特优势护佑百姓健康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学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贫瘠的家底,一条具有革新性的公共卫生体系之路开启——乡村医生依靠“一根针、一把草”,用中西医结合的“土法”治病、制药,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护佑了亿万群众的生命健康。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2018年5月起,重庆市中医院与康美智慧药房合作,打造智慧药房一站式服务平台。有需要的患者在交费后只要拿着处方到“智慧医疗服务区”录入地址信息,就可以回家等候药品。这是煎药员在智慧药房内对浸泡过程中的中药材进行揉搓(2018年1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全超 摄

  从把“团结中西医”作为新中国卫生工作方针之一,到新时代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在治未病、防治重大疾病和康复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显。

  酝酿30年的中医药法终于出台,首次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首次发布《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国粹”发展有了“国法”保障,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医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超10亿,中药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全国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7.0%的乡镇卫生院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迎来了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

  “古老的《本草纲目》被时下年轻人追捧,是因为中医药凝结着先人‘尝百草’的智慧和勇气,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流露。”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说。

  丸、散、膏、丹,针灸、推拿、拔罐、刮痧……以“简便验廉”著称的中医药,成为受人追捧的养生保健和诊疗方式。

  “治未病是中医的主要特色和优势。随着卫生健康工作重心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

  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王国强说,将中医药全面融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发和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的政策体系,就能够不断传承精华,守住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

  传承“国宝”基因:让古老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国医大师陈可冀悬壶行医70年,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99岁仍在出诊……25日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一批耄耋之年的中医大咖,精神矍铄地登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的领奖台。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曾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陈可冀院士说:“传承数千年的‘岐黄之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中医值得像宝库、金矿一样去挖掘。”

  “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人才是根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

  培养出近200万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正在构建……为了让中华文化瑰宝“代代相传”,我国加快培养各类中医专业人才,一批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不断涌现。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屠呦呦在北京家中接受采访(2015年10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临床疗效是中医立业之本,是中医的生命力。”路志正为中医药人才培养把脉,培养出会看病、看好病的中医医生,是我们要面对的问题。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中医药法明确,注重中医药经典理论和中医药临床实践,但在一些地方暴露出学历教育和临床实践脱节,中医药人才青黄不接,中医不姓“中”的倾向。

  “要加大师承教育力度,做好典籍的系统挖掘、整理和利用,对散存在国医大师、老中医、老药工手里的中医药精髓进行抢救式保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王阶说。

  北京中医药大学开设岐黄国医班、成都中医药大学设立李斯炽班……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开设师承教改实验班,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推进中医药活态传承。

  中医药的口碑在于老百姓口口相传。让人们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国宝”传承不走样,至关重要。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同仁堂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加工炮制对中药疗效的重要影响。

  不只是炮制,中药材产地、气候等因素都会影响中药疗效。而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速生种植,不仅削弱疗效,还让中医药背上污名骂名。

  “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关心中医药发展的专家,一次次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质量稳了,人才强了,中医药事业才能高质量发展。

  创新步履不停:让中医现代化赢得未来

  10月22日,201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赤道几内亚国际生命科学研究奖颁给了三个人,其中之一便是屠呦呦。

  诺奖之后再获国际社会认可,屠呦呦为什么能?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国内最早采用中医中药治疗癌肿的医生刘嘉湘在给患者诊断病情(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中医药来源于实践,并一直以患者的临床需求为导向来发展,这就是中医药的牢固根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说。

  中医药需要传承精华,更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守正创新。

  癌性疼痛治疗,是一个世界难题。麻醉止痛药普遍有副作用和成瘾性。来自中医药的一种经验方,研制变成新型外用镇痛制剂——蟾酥膏,镇痛效果达到90%以上,当时令跨国制药巨头开出百万美元的“天价”。它的研制者就是国医大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刘嘉湘教授。

  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从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从中医典籍中焕发新生的青蒿素,到将传统中药的砷剂与西药结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

  脑梗死、肝癌、帕金森病……治疗这些常见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有了越来越多的用武之地。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在葡萄牙里斯本,葡萄牙客人在欧洲(葡萄牙)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体验艾灸(9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温新年 摄

  2018年初,我国启动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通过中西医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对15个专业33个病种开展协同攻关,“中医药现代化”迈开关键步伐。

  引智育才、国际合作、学科交叉……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突破以前“政府主导”的老思路,通过“产学研”密切合作,共同“孵化”着中医药未来的“青蒿素”。

  马晓伟强调,要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既不“以西律中”,也不“以古非今”。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跨学科中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才能让中医药赢得未来。

  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墙里开花墙外也香

  在坦桑尼亚鲁菲吉地区莫贺罗村,孩子们有了来自中国的抗疟疾“礼物”——一种用于儿童非重症疟疾治疗的新一代青蒿素口服药。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全球疟疾“重灾区”,近2000万儿童此前缺少儿童剂型的抗疟药物,中国研发的新药填补了空白。

  回望来路,中医药从未像今天这样,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变得“国际范儿”十足。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分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医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的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7)让中华瑰宝为呵护人类健康再放异彩——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迈进新时代

  加纳新东方医院的医生为一名前来就诊的女士把脉(2013年1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邵海军 摄

  ——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今年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

  当“神奇”中医被口口相传,中医药将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融入多国医药文化中,成为不同文明美美与共的最佳写照。

  2019年1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长文说,许多文化都发展了自己的传统疗法,但中医药拥有最古老的持续医学观察记录,是有待现代医学深入发掘的“最大宝库”。

  中医药振兴,关乎亿万人民健康福祉,关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历久弥新的中医药,一定能书写建设健康中国的新篇章。

摄影相关图片
秦都地产现场认购2吨“花牛”(图 潘石屹来天水了(图) 天水市房协认购10吨“花牛”(图) 社会各界共认购140吨“花牛”(图 天水市浙江商会认购10吨“花牛” 天水卷烟厂认购20吨“花牛”(图) 天麟集团认购13吨“花牛”(图) 天麟集团认购13吨“花牛”(图) 甘肃银行现场认购6吨“花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