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时事新闻>>国内>>正文
聚焦劳动者:今天午饭,你“赶”了么?(图)
(2013-4-27 14:39:0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本页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4月26日,于云峰在按摩房里展示自己的午餐;右上图为:4月26日,于云峰在按摩房里为客人按摩;右下图为4月26日拍摄的于云峰的午餐。

  按摩师于云峰今年33岁,现在在一家位于北京二环附近的按摩院工作,他介绍说,自己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0点,干这一行吃饭很少准点儿,如果恰好午饭时间有客人,就或者利用客人轮换的间隙抓紧几分钟时间随便吃一点,或者就得午饭晚饭一起吃了,遇到客人特别多的时候吃饭时间甚至推迟到晚上10点下班以后。他慨叹,干这行十几年,肠胃有毛病太正常不过。

  中国有句俗语“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在我国传统日常生活里,午餐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顿正餐。但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市劳动者赶出门、赶公交、赶会议……赶早赶晚、形色匆匆,可谓“赶”字当头。许多人由于午间休息时间太少,午饭也只能挤时间赶着吃。这种“赶午饭”的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都市生活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新华社记者 吕优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4月26日,王大伟在办公室展示自己的午餐;右上图为:4月26日,王大伟在办公室里工作;右下图为4月26日拍摄的王大伟的午餐。

  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的王大伟,来北京已经有8年时间了。由于所在公司午休时间并不多,王大伟一般会在上班路上从便利店里买一些简易盒饭带来,再加上办公室里的一杯咖啡,便成了他的午餐。“中午时间紧,随便吃点就可以了”,大伟说到,“如果朋友有时间,我们会选择晚上下班后去大吃一顿。” 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4月26日,虞艳在写字楼食堂里展示自己的午餐;右上图为:4月26日,虞艳在写字楼内做保洁工作;右下图为4月26日拍摄的虞艳的午餐。

  在北京东二环一家写字楼里做保洁工作的虞艳今年36岁,因孩子在北京上中学,她便从老家安徽来到北京,边打工边照顾孩子。虞艳说,楼里每天中午都管饭,伙食也不错,但午饭时间写字楼里人员走动频繁,是工作量比较大的时段,所以每天中午自己吃完饭后没有太多时间休整,就要继续回到岗位上干活了。新华社记者 刘勇贞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4月26日,张国晶在自己的工艺品店里展示自己的午餐;右上图为:4月26日,张国晶在店里擦拭展示的瓷器;右下图为4月26日拍摄的张国晶的午餐。

  今年28岁的张国晶是黑龙江牡丹江人,她三年前在北京南城开了这家瓷器工艺品店,兼顾批发和零售。店铺只有她和丈夫两个人打理,没有再雇佣额外的帮手。她每天的午饭都是从周边大排档购买盒饭拿回店里匆匆解决,这样可以吃饭、看店两不误。这名80后店主介绍说,他们每天从早上7点半开门营业忙到晚上6点多关门,中午吃饭时间随店铺营业情况而定,生意好的时候,一整天都得忙着招呼客人顾不上吃饭。她说,虽然知道吃饭规律很重要,可如果真的实现了又说明店里生意不好,在“规律生活”和店铺生意之间始终难两全。新华社记者 郑雅宁摄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秦安桃花园(图) 走进烟铺樱桃园赏花(图) 走进滩歌古镇看社火(图) 瑞雪飘飘 看我英姿飒爽(图) 天水喜迎蛇年第二场降雪(图) 天水喜迎蛇年首场降雪(图) 走进华天科技(图) 踏雪草川大草原(图) 天水在线2012年采风掠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