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乡绘就振兴卷 五载奋进启新程
——甘谷县六峰镇“十四五”发展工作综述

开栏的话: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未来五年发展夯实根基,既是时代赋予的重任,更承载着甘谷人民的期盼。即日起,甘谷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决胜‘十四五’打好收官战”系列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各领域、各行业“十四五”期间的奋斗足迹与发展硕果,以鲜活故事凝聚共识,以坚实成就汇聚力量,为全县圆满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注入强劲动能。
新甘谷·甘谷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宛郁 “十四五”征程波澜壮阔,姜维故里万象更新。五年来,六峰镇锚定“花椒之乡”产业根基与“姜维故里”文化标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破解发展瓶颈,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赋能乡村振兴,在经济发展、乡村建设、民生保障、基层治理四大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向全镇群众交出了一份厚重底气、温暖民心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产业赋能强根基经济质效双提升
五年来,六峰镇始终把产业强镇作为核心战略,以项目建设破局,以业态创新赋能,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质的飞跃。在项目攻坚中,创造了70天完成总投资25亿元的杰瑞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1037亩土地征收的“六峰速度”,高效保障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新庄村仓储配送中心、南滨河路拓宽等一批关键基础设施用地需求;2025年乘势而上,快速推进永召食品改扩建项目用地流转与报批,靶向破解企业用工、用地、融资等痛点难题,为镇域经济稳健增长筑牢支撑。
传统产业焕发新机,花椒、月季两大特色产业在升级中提质增效:甘谷花椒集散交易中心、万吨冷链仓储中心建成投用,花椒色选线完成技术改造,“六峰花椒”远销全国;月季产业振兴示范园辐射带动农户增收,成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亮点。新兴业态加速崛起,浆泰功酸菜加工厂等龙头企业落地生根,形成“传统产业+新兴业态”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为镇域经济注入持久动能。

乡村蝶变展新颜宜居宜业谱新篇
紧扣“多点四路两带一中心”发展思路,六峰镇以省级乡村建设示范镇创建为抓手,推动乡村面貌实现系统性重塑。五年来,累计硬化巷道18万平方米,建成产业路9公里,完成蒋家窑护坡治理、建丰路改造等民生工程;2025年川子村排水渠新建、石滩村花椒产业路拓宽改造及管网绿化配套工程相继完工,群众出行与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截至目前,全镇成功培育县级示范村21个、省级示范村8个,六古路获评陇原“最美农村路”,乡村建设成效获省市肯定。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建成投用,部分村庄实现雨污分流,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常态化开展“清三堆、拆三房、治三线”专项整治,严格管控“四烧”问题,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化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健全镇村组户四级网格管护机制,让“村村有景、处处皆画”的美丽乡村图景从蓝图变为现实,姜维故里的文化底蕴与现代乡村文明交相辉映。

民生福祉暖人心幸福指数节节高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六峰镇把民生改善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五年来,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风险消除率达70.3%;精准落实抗震农房改造、“雨露计划”等惠民政策,年均输转劳动力逾万人,让群众就业有门路、生活有保障。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年产量超8000吨,“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2025年为1055户农村低保对象发放资金529万余元,实施临时救助19户,完成728名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超额完成8500亩花椒、苹果投保任务,残疾人两项补贴、特困供养金等惠民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兜底保障坚实有力。
公共服务持续升级,31个农家书屋藏书达2.3万余册,组建286支志愿服务队伍,创新打造的“习语润椒乡”志愿服务品牌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25年开展志愿服务2200余场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强治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基层治理体系在创新中不断健全。六峰镇推动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深度融合,新建觉皇寺、石滩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办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六峰社区联合14家共建单位开展义诊、反电诈宣传等常态化活动,城市基层党建亮点纷呈。
平安法治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化“三调对接”机制,融合运用“陇情e通”“天水五治”等信息化平台,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25年编制1189条履职事项清单,厘清权责边界,实现履职体系精准化、规范化,全镇社会治安和谐有序。

五载耕耘结硕果,砥砺奋进启新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六峰镇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作风,持续深耕乡村振兴主战场,做强“花椒之乡”产业品牌,擦亮“姜维故里”文化名片,建强“县域副中心”功能定位,奋力打造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姜维故里特色小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在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发展篇章!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