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职教沃土点亮梦想之光
——天津援甘教师郑小龙的支教故事

新甘谷讯【通讯员严文文】从海河之滨到渭水河畔,天津东丽区教师郑小龙扎根甘肃甘谷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三尺讲台”为桥梁,用青春岁月书写职业教育帮扶新篇章。他创新教学模式点燃学生梦想,用专业心理疏导点亮学生心灯,以体育精神锻造学生坚韧品格,在冀城大地谱写了一曲跨越山海的支教赞歌。
创新教学模式,点燃职教课堂。面对职业教育学生基础薄弱、实践需求强的特点,郑小龙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框架,在思政课教学中采用“分组竞争式学习法”。通过设置辩论赛、情景模拟等互动环节,将抽象理论转化为鲜活案例。“记得讲到‘工匠精神’时,我带着学生走进车间实地观摩,看着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我知道这种体验式教学真正触动了他们。”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课堂参与度达9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成绩。针对学困生,他首创“组长帮扶制”,通过“微行动”计划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步入学习正轨。

立德树人筑基,塑造职教新人。作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郑小龙老师敏锐洞察职校生的心理特点。他创新开展“小作文疗愈法”,通过《我的爱好》《假如……》《最后悔的事》等个性化命题小作文,累计完成26名学生的心理疏导。在心理健康活动调查中,他通过让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帮助学生摆脱迷茫困惑,指导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郑老师像朋友一样倾听我们的困惑,他的课让我第一次觉得学习不是负担而是成长的阶梯。”他所带班级的学生如是说。

体育精神育人,拓展职教内涵。在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同时,郑小龙老师还积极参与了学校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运动员的训练任务。面对学校体育训练的困境,他带领学生克服场地器材短缺等困难,采用“体能+技能”复合训练法,带领学生在运动会中取得了理想成绩。赛场上,他自始至终陪伴鼓励学生,用手机捕捉学生每一个顽强拼搏的感人瞬间,制作成微电影《永不言弃》,成为他实施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用身边的故事教育身边的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这是郑小龙老师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青年教师,他用教育者的赤诚之心和坚守奋斗,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感悟。正如他在支教总结中所写:“我们播下的不仅是知识种子,更是职业教育的火种。当这些孩子用技能改变命运时,教育的力量才真正抵达高原深处。”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