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讯【通讯员周少锋】清明时节的甘谷县天门山脚下,春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拂过柳家坪墓区。260余个冒着热气的饭盒整齐排列,饭香与松柏气息交织成独特的“护林味道”。这些由县林草局统一配送、满载社会各界爱心的“林草厨房”餐食,正是甘谷全民护绿的一个温暖缩影。
千年名山守乡愁,生态屏障护安康
作为承载"天门春晓"千年盛誉的文化地标,天门山不仅是甘谷人心中的乡愁载体,更是历经数十年生态建设的绿色丰碑。自20世纪90年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不遗余力护绿兴绿,如今天门山松涛阵阵、碧波荡漾,千年牡丹馥郁芬芳引得彩蝶萦绕不去,灵秀之地构筑起县域生态屏障。春日踏青游客日均超5000人次,清明期间更承担着县域70%的祭扫需求。
“我们守护的不只是古柏苍松,更是子孙后代的生态家园。”护林员牛明前说。天门山7株千年古树挂牌建档,智能监测系统实时传输生态数据,无人机巡航轨迹覆盖每个沟壑,这座集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城市绿肺”,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样本。

“五级联防”织密网,“林草厨房”暖人心
面对清明期间日均3000余人次的祭扫人流,甘谷创新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控体系。林草、应急、公安、住建、大像山镇政府等部门协同联动,1500余名防控人员组成"五级联防队",在9个入山卡口实施"火源不入山"刚性管控。令人动容的是,社会各界自发捐资捐物支持防火工作:大像山镇政府送来1500公斤面粉、200公斤大米和100箱矿泉水等,住建局、兰州银行甘谷分行、天水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这些爱心化作"林草厨房"每日300份热气腾腾的保障餐。上午11时,护林员卢旺林扒拉着饭盒里的土豆烧肉感慨:"菜是乡亲们种的,肉是企业捐的,吃下去浑身是劲!"据统计,清明期间该机制累计配送餐食4200份,后勤保障覆盖所有执勤点。

科技赋能筑防线,文明新风润山林
在县林草局森林草原防火监控中心,值班员紧盯着智能识别系统传回的实时画面。天门山新投用的高精度天文望远镜如同"空中哨兵",15公里监测半径覆盖重点林区;防火无人机开展三维立体巡航,四轮消防摩托随时待命。技防手段的升级,让森林火灾隐患均被控制在萌芽状态。
文明新风的培育同样成效显著。通过"小手拉大手"校园宣传活动,260户家庭主动改用鲜花祭祀;1280户家庭在集中焚烧点集中焚烧祭祀品,使纸钱焚烧量同比下降82%。截至4月3日,全县累计劝返携带火源人员1600人次,重点林区实现"零火情"。
微风轻抚着天门山新抽的松针,护林员的红马甲点缀山间,含苞待放的千年牡丹和古刹琉璃瓦相映生辉。这座见证生态变迁的文化名山,正以崭新的姿态诉说新时代的绿色传奇。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