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讯【通讯员周少锋】清明时节,春耕祭祀叠加踏青旅游,森林草原防火形势严峻。为守护县域生态安全,甘谷县林草局以“防风险、保安全”为目标,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立体作战,织密防火安全网,筑牢青山“防火墙”,力争清明期间重点林区“零火情”,交出一份守护绿水青山的亮眼答卷。
高位统筹强组织,织密全域防火责任网
甘谷县林草局以“全域覆盖、责任到人”为原则,建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防火体系。一是全员下沉布防线,组织全县1500余名林草管护员、乡镇干部、村组公益岗及公安干警,按照“山头有人守、坟头有人盯、路口有人查”的要求,划分网格责任区,对入山人员逐一登记、火源全面管控。二是多部门联动作战,联合公安、应急、消防及各乡镇成立巡查督导组,全天候督查重点区域,严查野外用火行为,发布《甘谷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关于清明期间严禁在天门山等重点公益林区烧纸点蜡等野外用火行为的通告》并开展专项督查行动。三是全民动员造声势,联合县教育局开展“小手拉大手”防火宣传进校园活动,覆盖全县城区12所中小学;微信公众号推出“天水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祭祀烧纸引发山火被刑拘!”“这些举动可能被判刑→”等系列推文20余期;谢家湾乡通过“文明祭祀树新风”实践活动推广鲜花祭扫,武家河镇以“宣、查、守、练、惩”五字诀构建防火闭环,大庄镇组织200余人开展防灭火实战演练,形成群防群控强大合力。

昼夜坚守保人力,锻造一线防火铁军
清明期间,甘谷县林草局启动“战时机制”,全局干部职工取消休假,实行“领导带班+24小时值守+一线巡查”三级响应。在柳家坪、天门山等重点公益林区,200余个防火卡点全天候驻守,由林草管护员、乡镇负责人、公安干警等组成“五级联防队”,采取“定点值守+流动巡查”模式,累计劝返携带火种入山人员1600人次。同时,各村级应急分队24小时待命,确保突发火情“3分钟集结、10分钟抵达”。

科技赋能提效能,构建智慧防火体系
甘谷县林草局以科技手段突破传统防火瓶颈。一是强化技能储备,3月上旬组织全县护林员开展防火技能轮训,并模拟火场开展应急演练。二是打造“空天地”监测网:3月1日投用的天门山景区高精度天文望远镜,兼具火情监测与全景瞭望功能,监测半径达15公里;店子林场视频监测系统实现65%林区面积24小时智能火情识别预警;新配备的防火无人机每日巡航护林,四轮消防摩托车穿梭林间小道,构建起“高空鹰眼盯防、地面机动处置”的快速反应体系。三是智慧平台联动,通过“生态护林员巡护”APP实时调度护林员轨迹,火险预警信息直达一线。

物资前置强保障,夯实应急处突根基
甘谷县林草局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全县15个乡镇制定了《森林草原防火应急预案》,提前三个月完成防火物资盘点更新:灌装干粉灭火器150余罐、检修保养风力灭火机120台、油锯150把,增配防火服及器具200套,在6个重点林区前置应急物资储备点。全面筑牢防火后勤保障线。
青山不语,忠诚守护。甘谷县林草局通过“责任压实到末梢、力量汇聚在一线、科技覆盖至云端、物资保障在前沿”的硬核举措,实现了清明防火“零火情”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写下生动注脚。下一步,甘谷县林草局将持续完善防火长效机制,以科技化、专业化、全民化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墙”,全力守护县域绿色生态基础。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