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谷讯【通讯员王光美】9月2日,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集中示范活动在八里湾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纷纷投身宣讲活动,活跃在田间地头、文化广场、街头巷尾、村民院落......
甘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创新宣讲模式,充分运用“示范式宣讲”“一线式宣讲”“融合式宣讲”的“三式宣讲法”,调动中心及各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阵地资源、人员力量,迅速掀起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热潮。

“示范式宣讲”
县文明实践办坚持示范引领,着力培育宣讲典型,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为全县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打造样板。深化宣讲活动做示范。县级中心陆续开展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暨医防融合健康巡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集中示范活动”等活动,以“集中+分散”“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的形式深化全会精神宣讲。拓展宣讲载体做示范。充分发挥网上课堂、广场课堂、手机课堂、空中课堂、田间课堂、板凳课堂等“六大课堂”功能作用。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展课堂形式,积极创新宣讲载体,结合村民闲暇时喜欢在树荫底下吹风乘凉、闲话家常的特点,打造了“晚风课堂”,在村民晚饭后聚集的时间段,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等文明实践活动。聚焦宣讲内容做示范。紧盯实践所、站理论宣讲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队伍力量薄弱等问题,组织县级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对镇村志愿者进行示范宣讲、集中培训、互动交流。紧紧围绕三中全会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改革举措等内容,分析群众关切点,找准宣讲切入点,帮助镇村志愿者做好“翻译官”,当好“宣讲员”。

“一线式宣讲”
坚持将理论宣讲与一线实际紧密结合,深入一线、掌握情况,破解难题、推动工作,既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凝聚力,又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推进“力量下沉在一线”。县文明实践办及时下发通知,部署宣讲工作,组建了县级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分赴各乡镇开展全会精神宣讲活动及基层宣讲培训工作,将人员力量下沉到社区一线、乡村一线、企业一线,推动全会精神宣讲深入基层、深入人心。突出“问题解决在一线”。通过下乡调研、座谈交流、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实践所、站理论宣讲的现状问题和群众现实诉求,针对性制定宣讲计划,拟定活动“菜单”,深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破解一线难题,满足一线需求。确保“实效凸显在一线”。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长廊里面、大树底下,理论宣讲志愿者与群众围在一处,用群众喜欢听、易接受的大白话宣讲全会精神,以“小切口”讲“大道理”,用“家乡话”讲“新理论”,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

“融合式宣讲”
甘谷县聚焦一个“融”字,持续深挖文明实践与中心工作结合点,推动理论宣讲与乡村建设、基层治理、惠民服务等深度融合。“宣讲+乡村建设”。结合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创建等重点工作,组织志愿者下乡进村、上门入户开展理论宣讲,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养老问题等涉及村民利益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坐得住,深入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宣讲+基层治理”。围绕从医疗、就业、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心的领域,通过“全会精神宣讲+惠民政策宣传”等实践活动,深入浅出地剖析会议精神对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意义,解读改革举措,宣传惠民政策,进行答疑解惑,引导群众将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宣讲+志愿服务”。各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采取“全会精神宣讲+健康义诊”“全会精神宣讲+农技培训”“全会精神宣讲+妇女‘两癌’防治知识宣传”等方式,为村民“送讲上门”“送医上门”“送技上门”,持续丰富群众精神“食粮”,以“微宣讲”“微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更有温度、更有质效。
据悉,甘谷县充分整合资源,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分众化、对象化宣讲活动80余场(次)。一场场“送上门”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暖人心”的互动交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真正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群众心间。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