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甘谷讯今年以来,甘谷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推进文旅农康深度融合工作与现代农业产业提升、乡村建设等工作统筹规划、协同推进,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农旅融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效。不断巩固提升甘谷辣椒产业,新建线辣椒集约化育苗基地15处,育苗总量达8000余万株,新建成“甘味”农产品甘谷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16346亩,建成西坪镇马家河村、安远镇西城村、安远镇北城村、新兴镇侯家沟村、八里湾镇杨家沟村5处2500亩“甘谷辣椒”智能水肥一体化绿色标准化基地。涌现出了“陇上椒”“辣椒红了”等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的辣椒系列产品已成为我县重要的农特产品。同时,不断加快发展食用菌、樱桃、草莓等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农业新增长点。开展现场采摘、线下销售等多种经营方式,最大限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安远镇巩川、河湾、南城等村建成了集观光、采摘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带动全县产业升级发展。大力实施“甘味”农产品基地及品牌提升建设工程,将“甘谷花椒”培育为“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荐像山印象、瑞扶祥、三和祥等企业申报“甘味”知名企业商标品牌。

二是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在乡村建设中,紧紧围绕“渭河、散渡河、清溪河、泾甘路沿线、县城-白家湾-古坡沿线和南后山区”6条乡村建设示范带,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乡村建设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东川路沿线突出基础设施完善与环境整治,在拓宽道路的同时,全面整治了沿线环境卫生,为城郊村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样板;安礼路沿线依托安礼路改造对沿线进行整体提升,建成了集产业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为一体的精品示范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在县城-白家湾-古坡沿线打造大像山镇五里铺村、白家湾乡李家湾村、白家湾乡马家河沟村、古坡镇杨家坪村、古坡镇大卜峪村、古坡镇店子村、古坡镇瓦泉峪村等重要节点,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区,已成为附近县区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全县累计建成省市级各类示范村95个。今年,重点打造和美乡村8个,乡村建设示范村34个。

三是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把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要任务,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产业化联合体。累计培育省市县产业化联合体3家、各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5家、省市县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93家、省市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77家。甘谷辣椒研发中心挂牌成立,民顺祥肉类加工及冷链仓储项目、蓝莓、酸菜产业全链条等招商引资项目年内实现效益发挥,培育发展了新质生产力,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注重人才培育,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紧盯人才振兴目标任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培养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和高素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为目标,持续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带动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21个农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240人,培育认定高素质农民750人、405个行政村共计农村实用人才13393人(林果种植6111人、蔬菜种植2572人、畜牧养殖753人、合作经济组织828人、民间艺人40人、其他类型3089人),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下一步,甘谷县农业农村局将持续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推进文旅农康深度融合。一是持续开发农旅特色产品。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特色种植业和特色餐饮业,开发农耕体验、亲子互动、农副产品制作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农旅产品,不断拓展“农庄游”“花季游”“采摘游”等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推动农旅品牌融合,展销一体。同时,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思路,在磐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陇上椒辣椒基地,开展各种农旅融合活动,把特色产业发展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促使产业良性发展、休闲旅游人气兴旺。二是深入挖掘精品路线。充分挖掘农业在生态、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功能价值,找好与甘谷美食、农耕文化、古坡草原等地方特色切合点,开发以田园休闲、户外运动、艺术研学旅游、美食旅游等为内容的乡村旅游路线,促进一三产业深度融合和互动发展。三是加快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特色农家小院为基础,持续夯实住宿、餐饮、道路、厕所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改善提升农村村容村貌。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