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甘谷>>正文
醉美甘谷·邀约像山丨大像山的前世今生
(2024/5/9 15:08:56)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大像山的前世今生

文/王琪

  一条东去的河流,携带远古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流过甘谷,流过甘谷的大像山,这条河流叫渭河。

  一条西来的古道,携带异域的风情、他乡的佛陀,经过甘谷,经过甘谷的大像山,这条古道叫丝绸之路。

  山水与古道,自古就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千百年来,悠悠渭河,滋润着大像山、茂盛着大像山;茫茫丝路,装点着大像山、繁荣着大像山。而这座站立在中国父亲山——秦岭西端的陇右名山,也深情地遥望着渭河的潮涨潮落,记录着丝路的兴衰荣辱,也收藏着甘谷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

  一座大像山,半部甘谷史。

  大像山因大佛而名山,也因大佛而传世。大佛是大像山的心脏和灵魂,大像山的标志和徽章。因而,没有佛的大像山,不是大像山,也不叫大像山,而叫文旗山。

  甘谷有两座宛如旌旗一样飘扬、巨龙一样腾飞的山峰,在县城西南平地拔起,蜿蜒直上天际。自古崇文尚武、任侠好义的甘谷人便把攀升于右的称武旗山,把飘扬于左的叫文旗山,大像山的小名就叫文旗山。左文右武,文张武驰,实则寄寓了甘谷人崇文尚武的美好情操。

  其实,文旗山在被称做大像山之前,就是一座历史名山、人文圣山。它来自于中华民族的父亲山——秦岭,怀抱着中国母亲河的摇篮——渭河。出身名门,天生丽质,奇山异水,摇曳多姿。横亘中国内陆的秦岭素有“中华龙脉”之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演化与积淀,已形成了厚重、博大、深邃的秦岭文化。文旗山作为秦岭西端一支独立的余脉,饱受秦岭文化的浸染与滋养,显露过中华文明的曙色与晨光。当秦安大地湾文明在距今4800年前忽然沉入黎明前的黑暗后,直至进入三皇的“神话时代”,这里便出现了奇迹:走来了伏羲与女娲。而传说中的人文初祖伏羲,相传就诞生在与文旗山相邻的白家湾乡古风台,那里的乡民至今使用的八卦灶台、八卦鸡笼,就是那个恍惚的神话时代存留至今的物证。而近年来在大像山上发现的一个个红陶罐、一片片彩陶片,则无言地诉说着远古先民那段遥远的史前历史,它们闪烁着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的光辉。

  文旗山不但秉承了秦岭浑然博大的气质、厚重深邃的风骨,而且被古老悠久的渭河浸润得风姿绰约,丰润华美。渭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支重要血脉,是中华文化之轴,中华文明的书页从这里开始依次翻动。文旗山怀抱着渭河,汲取着渭河的精华,吸收着渭河的营养。1300多年前,年仅29岁的玄奘离开长安西行取经,就是沿着这条著名的河流,走上陇东高原,走向西域圣地的,他是否到过大像山,史书上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然而没有记载并不能断定贞观三年玄奘离开长安西行后,就未登大像山。在玄奘法师看来,大像山离长安不远,当然不算“西域”,也就不便多留笔墨,也未可知。

  文旗山还因山势险要,历来被兵家所重视。远在东汉元年(公元23年)七月,天水成纪人隗嚣,自称上将军,薶血加书,移檄告郡国,起兵陇右,讨故新都侯王莽,后勒兵数万,东征西讨,尽据凉州之地,盛时曾在大像山置歇凉台、阅兵台、擂鼓台。清《伏羌县志》载“文旗山上有平台,昔王莽篡权,冀人隗嚣起义应汉时,阅兵于其巅,旁有挝鼓台,里人犹能道之。”

  曾经叱咤风云、一呼百应的隗嚣,最终以悲剧的色彩而被史家列入《僭国传》。然而,作为历史人物,他为这座山涂上了第一抹文化的底色,他是第一位走进大像山,而且是第一个被大像山记住的人物。隗嚣离去了,给后人只留下风一样黯淡而忧伤的背影。

  隗嚣的身后,还会走来谁呢?

  隗嚣虽然永远地离开了大像山,湮灭在了历史的烟尘中,永恒的佛祖却沿着丝绸之路永远地来到了大像山!

  尽管两汉的烟尘远了,尽管三国的狼烟散了,但在战争的先导下,在军事的推动下,一条通往西域的大道通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历史上一条叫丝绸之路的征途上,响起了婉转悠扬的驼铃,成群的商旅、结队的马帮,繁荣着这条曾经尘沙飞扬野兽出没的古道。丝路万里,白发三千。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来来往往的不仅仅是温柔的丝绸、匆忙的商旅,更有文化的使者、含容的佛祖。佛祖经过大像山时,选择停留。从此,大像山花香满地,佛光璀璨,寂寞唱歌,荒凉生花。

  佛教开窟造像艺术大致肇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其实,在佛教诞生的最初年月里,人们是见不到佛祖形象的——佛具有超人化品格,不可能表现其相貌。人们只能见到某些“圣迹”,如足迹、佛法、法轮、伞盖、宝座,以及沉思所在地菩提树等等,仅此而已。几百年后,随着希腊文化进入印度,造像的观念有了改变。佛像出现后,先是兴建寺庙作殿堂式供养,由于寺庙局限性太大,才又回归山林,创造了石窟供佛。甘谷大佛就是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雕凿于北魏至盛唐时期的一尊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宝,即具有强烈的西域风格,又有独特的中华雕塑艺术个性,还蕴含着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明显的时代特征,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和登峰造极的艺术魅力。

  大像山的第一代开拓者们,在几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为佛立传、命名。这里有得道弘法的高僧,有技艺高超的大师,也有衣衫褴褛的工匠,诚心皈依的居士,他们长年累月,一凿一錾地在脚手架上劳作,錾子撞击岩石的声音,铿锵激越,如木鱼,似鼓点,穿透苍茫的岁月,响彻在古冀的天空。坚硬的红沙岩上渐渐出现了石窟和佛像的大体形状,然后又在躯体上凿孔插桩,再在表层敷泥塑成,最后彩绘成型。凿透了无数清冷的月色,座穿了无数风雨的黄昏,渭河流域惟一的一尊盛唐大佛绝尘出世,成为唐朝文化在渭河流域的一个重要景观和标识。

  于是,佛给山一个名传名久的载体,山为佛一个缘起缘灭的平台。

  从此,人们把坐着大佛的文旗山叫大像山。大像山声名远播,闻名遐迩。

  佛为大像山点燃了生命,注入了灵魂,有了生命和灵魂的大像山注定要被千千万万的世人瞻仰、膜拜。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航拍|一下雪,天水就变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2024年春节 视频|天水伏羲庙举行甲辰年春祭 天水在线实习主播珂珂走进天水伏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净土寺夜景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市文化馆书画 天水在线视频|朝山会 天水在线视频|麦积镇麦积村社火 视频|龙城天水的除夕夜,鞭炮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