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炎炎夏日,穿上一双凉爽透气、防潮防滑、吸汗防脚气的麻鞋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吗?“80后”郭娟会告诉你:这样的鞋穿起来很干爽,再热脚底也没有汗。这双麻鞋不仅成就了她的爱情,也成就了她的事业。这个河南姑娘、甘肃媳妇带领甘肃甘谷县当地妇女制作和销售麻鞋,用一双双精美的麻鞋,走出一条幸福路。
郭娟是河南驻马店人,2008年夏天,还在上大学的她收到男友牛君俊送的一件礼物——老家甘谷特产的麻鞋。第一次穿麻鞋的郭娟很是新鲜,“看起来不怎么样,但穿起来很不舒服,尤其在夏天感觉很凉爽”。这双麻鞋让郭娟看到了商机,她开起网店售卖麻鞋,销量还不错。后来因为即将毕业学业繁重,郭娟关停网店专心于学业,但甘谷麻鞋已经在她心里有了特殊的位置。
夫妻二人,白手起家
2011年,结束实习的郭娟跟随牛君俊回到甘谷。销售别人的产品不如自产自销,已是夫妻的两人在甘谷创办了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是最难的时候,缺经验、缺技术、缺资金,白手起家的郭娟和牛君俊四处讨教。“当时真的太难了。本以为甘谷是麻鞋发源地,会编麻鞋的人很多,产量自然不低。但实际去谈合作的时候,没人相信我们两个小年轻,鞋子都不供给我们。后来没办法,只能求助夫家的亲戚,他们有的会勾边,有的会纳底儿,我们就跟着学,比着自己的脚做。”郭娟说。
甘谷麻鞋用纯天然麻料、麻布、棉布等材料,以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麻鞋有两种,一种由麻编成,一种由棉线编成。制作麻鞋时,先将大青麻编成辫,然后将麻辫置于平案,盘成麻丝紧密的“千层底”,再用麻绳穿紧左右、固定鞋底,最后用编织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鞋耳等,用木楦头把鞋撑起来,在帮梁、鞋耳、鞋鼻梁贯穿耐力麻绳,一双麻鞋才算做好。“刚开始学时,做一双麻鞋得花一个多星期,手指被钩针扎破,手掌被麻线磨烂,都是常事。”回忆起学技术的日子,郭娟倒觉得充实。
夫妻二人一边学习,一边进行投资——租房、买机器、招工人,可忙活了一年,并没赚到钱。第二年,他们还是一如既往找师傅、研究手艺,并将麻鞋运到甘谷以外的市场销售。又一年过去,依然没赚到钱,可郭娟心里并不慌,因为到了年底,他们发现鞋子都卖完了。夫妻俩坚信一旦打开市场,后面的生意就不难了。渐渐地,公司闯出了名堂,成为当时甘谷县较大且规模化生产麻鞋的企业之一。
创新设计,引领麻鞋时尚
郭娟对自家的麻鞋质量非常有信心:“机器钩织的麻鞋比较平,但是手工麻鞋的鞋底得横着纳,前排三个圈,后排五个圈,这样的鞋底有凹凸感、纹路感,越穿越软。即便脚后跟有磨损,鞋也不会散掉,依然能穿。”同时她也感到自己的甘谷麻鞋有点儿“土”:色调单一、做工粗糙、样式古板,可能不会让年轻人喜欢。
郭娟和丈夫绞尽脑汁开发新款,不仅将扎染、陇绣等传统工艺与麻鞋制作相结合,还积极开发防水的手工麻鞋。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款式设计研发的同时,她还积极与清华美院等高校对接,聘用设计团队,结合甘谷乃至甘肃本土文化,创新设计具有文化底蕴和美学颜值的麻鞋新款式。随后,“雅路人”防水麻鞋成了热销品。当地年轻人也成为麻鞋消费者,一改之前仅有老一辈知麻鞋、穿麻鞋的传承窘况。
除了在设计上迎合年轻消费者,郭娟在包装上也下了功夫。彼时,市面上流行的麻鞋,基本没有任何包装,郭娟给它们加上了包装盒。但是在景区,她发现游客不喜欢鞋盒,携带不方便。于是,她和团队又改进包装设计,做出和手工麻鞋相称的麻布袋包装,方便游客携带。
郭娟公司的产品从单一麻布拖鞋增加到适合春夏秋季穿的多款单鞋;特别增添了复古风盘扣设计的男士麻鞋,看上去更典雅;还有专门为年轻群体设计的网纱面料麻鞋、印有个性图案的小白鞋等,使得公司的关注度与日俱增。
年轻人越来越认可棉麻材质,认可环保理念,愿意为老手艺买单。2017 年,甘谷麻鞋入选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后,市场上刮起一阵传统手艺风。郭娟发现,年轻消费者都是给全家人买,还将其当作礼物送给亲戚朋友,甚至帮国外的朋友代购。
“雅路人”麻鞋从创立到现在,已经开发出20多个系列200多个款式,年产量15万双,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为更好销售产品、增加售卖渠道,2017年至2018年,郭娟在一些景区开了线下实体店。“旅游旺季时,一个门店3个店员都忙不过来,有时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一两万元。”郭娟说。不少河南、广州的买家,甚至专门坐火车到店里,希望做手工麻鞋的代理商,销售麻鞋。
让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麻鞋事业的发展,“雅路人”麻鞋从西北的小县城发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郭娟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销售好、订单多本是好事,但工厂却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县里的手艺人能聘的都聘了,还是不够。”郭娟说。郭娟通过当地妇联招收了一部分妇女按照订单要求手工制作麻鞋部件,解决了很多“陪读妈妈”就业问题。“县城的陪读妈妈们抽空做麻鞋,还可以增加收入。”甘谷县新兴镇杨家庄村村民杨青便是其中之一:“我在这里务工已经6年多了,一起做活的大都是周边村里的妇女或‘陪读妈妈’,时间自由,农忙时还能带回家去做,一个月挣3000元左右,挺满意的。”
另外,公司依托乡村就业工厂,采取以训带传、以点带面的培训方式,一方面增加了非遗传承人规模,另一方面也储备了更多的手工从业者,把非遗的制作扎根于农村,形成产业,也让更多人通过这门技艺获益。2015年至2020年,郭娟及其公司共培养了5000多名“甘谷县陇原巧手”。她还受邀在甘南、临夏、天水等地为当地精准扶贫户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妇女9000多名。此外,甘肃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已在甘肃省设立19个巾帼扶贫车间,其中,甘谷县有扶贫车间7个,直接带动2300多名妇女就业。
2016年,雅路人麻编工艺制品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甘肃省陇原巧手示范基地”。2018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同年被甘肃省妇联授予“甘肃省妇女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郭娟也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陇原巧手十大带头人等荣誉。
把传承责任担在肩上
麻鞋是延续千年的手工艺品。据资料记载,甘肃天水甘谷已有5000多年麻的栽培历史,盛产优质麻,甘谷麻鞋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东汉以前。
以前生活水平低,麻鞋是当地大部分人春夏秋的唯一选择。如今生活好了,机器制作的鞋遍地都是,手工鞋变少了。但是郭娟坚持优秀的传统手艺不应该被人们丢弃。为了将甘谷麻鞋推向更大的舞台,她一周发两次视频,还开了直播,一来可以通过镜头展示流传千年的手艺,二来可以通过视频测款,网友讨论多的,不出意外都是爆款。她将村民们制作麻鞋的视频发到网上,有一期视频吸引300多万次观看。
郭娟摸着一双双麻鞋说:“我其实也没想到,创业还能对非遗工艺的传承起作用,这说明我的坚持是对的。我的初心没变,创业是为了创收,但现在多了一份传承,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使用非遗。我们和故宫合作,研发了新的联名款,冬奥会那年还出了冬奥系列产品,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郭娟说,传承老技艺时要不断“创”出新时尚,才能让传统非遗焕发活力,这也是非遗传承发展取得突破的关键。
把一双“定情信物”做成一生的事业,郭娟带着她的甘谷麻鞋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更多的妇女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坚实前行。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