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甘谷县水保站始终秉持“守一方水土、美一方家园”的初心,以系统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为主线,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为重点,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融相促、共生共长,走出了一条水土保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既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又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增收。

坚持高位谋划,强化系统治理,打造侵蚀沟道治理新模式。立足新时代水土保持新要求,跳出水保系统谋划水土治理工作,以流域为单元,宜坝修坝、宜地整地、宜渠修渠、宜树栽树、宜坡护坡,因地制宜,进行系统治理,先后在藉河流域、散渡河流域、武家河流域围绕侵蚀沟道治理,打造了固沟、保村、护路、增地、添绿的工程亮点,形成了以“流域综合治理、区域发展产业、村域助力振兴”的甘谷“新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主动攻坚克难,推动沟道治理迈上新台阶。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村庄、路面、院落全面硬化,雨水汇流集中,村旁沟头坍塌,沟床下切,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和短板。按照“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小康新村”的工作要求,利用村庄“四旁四地”,按照“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绿美结合”的治理思路,强化村庄路面的集水调蓄,在沟道推进“淤地坝+道路+产业”治理模式,在沟头砌筑排水渠防止侵蚀、坍塌、下切,在沟道建设谷坊,稳定沟床,抬高侵蚀基准,沟旁种植花草树木,营造特色景观,建设生态长廊。先后对新兴镇鸭槐沟、谢家湾赵窑沟、武家河镇黑吓沟、大像山镇羊须沟等4条重点侵蚀沟道进行了全面系统治理,年均可拦蓄坡面径流约8500万立方米、拦蓄泥沙量约1000万吨。

坚持创新机制,优化监管模式,巩固提升沟道治理新成果。县水保站始终把社会急盼、人民急需、群众急想的工程列为重点实施项目,重点推进,严格落实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筛选资质过硬的监理单位对工程进度、质量监督,建设单位成立项目专班,全程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到以片规划、以点实施、以年见效。通过近年来的侵蚀沟道治理,新增土地面积46亩,受益5个乡镇、11个村委、16852人,为全县粮食安全贡献了水保力量。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