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着青石路,穿过写着“石门关”的村口,走进大卜峪村内,清新自然的秀美风光,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卷映入眼帘。只见潺潺藉河水清澈透底、顺流而下,河两旁,坐落着独具农家特色的院落,既传承古风古韵,又不失现代舒适,一幅“村在画中、户在树中、人在绿中”的农家自然村庄景观,尽显美丽乡村魅力,倍受县内外游客青睐。

古坡镇大卜峪村距离甘谷县城35公里,位于县城南部山区,藉河穿村而过,村内自然风光怡人。全村辖阳坡、阴坡、罗家庄、王家湾、三才沟门、三才沟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79户791人,共有耕地面积1270亩,人均耕地1.63亩,传统经济收入以务工和畜牧养殖为主。

近年来,大卜峪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省级乡村建设行动示范村,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民宿和休闲观光游相结合的特色乡村旅游,建成了集“生态观光、民宿接待、网红打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村庄,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美、乡村繁荣,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创建为“省级文旅乡村振兴样板村”、“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

坚持规划先行,提升建设质量。按照“景村融合”建设思路,坚持量体裁衣、精准施策,采取“实地考察+座谈论证等方式”,聘请专家对村庄进行长远整体规划,找准村庄定位,突出村庄特色,明确切入点,分年度推进实施,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民宿接待、网红打卡、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型村庄,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纵深发展。

整治村域环境,扮靓村庄颜值。突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扎实推进“四清三拆一改”工作,先后拆除村内违章建筑、空心房、残垣断壁等制约发展乡村旅游的障碍,布设垃圾桶,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确保干净整洁;新建便民及景观桥、美化墙体、铺设步道等,着力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探索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开展了以“五化六美”为标准的“美丽庭院”创建行动,每季度开展1次“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精神风貌,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品质。

破解发展瓶颈,培育富民产业。着眼把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立足大卜峪村优美的自然环境,新建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特色民宿农家乐,让游客感受到的是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接触到的是乡里乡亲率真淳朴的情感;不老泉的甘冽爽口吸引众多养生达人来此取水,称之为无可替代的天然养生极品水;生态文明实践基地让游客亲近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万寿菊竞相绽放,吸引来众多游客观赏打卡,为乡村旅游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美化双赢;发展“五小产业”,扶持特色土蜂养殖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众多景点的打造带动了群众多渠道就业、多途径增收,有效破解了制约大卜峪村村民致富的发展瓶颈。

创新治理方式,提升善治水平。以服务群众、文明养成、氛围营造为核心,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乡村治理的有力抓手,按照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民风家风,依托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让村民充分参与议事决策。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和“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兑换等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新思想改变旧面貌,用小活动发挥大作用,推动形成移风易俗除陋习、文明向上树新风的良好氛围。

如今,古坡镇大卜峪村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正逐步建设成为美丽宜居的家园、增收致富的田园、休闲观光的公园、寄托乡愁的故园、投资兴业的乐园,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点带村”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眼下,古坡镇大卜峪村正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全域旅游发展目标,以乡村建设为支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持续在特色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治理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加大投资旅游设施建设,重点在游玩项目、经营摊位、旅游设施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创群众经济收入夯实基础,致力于做优青山绿水大生态,做活依山傍水大资源,做好显山露水大文章,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