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5日,政协甘谷县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委员协商议政发言大会上,来自各界别的16位政协委员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议政发言,建言献策。

整合资源 打造精品 促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
县政协委员 刘克生
近年来,我县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五大文化”内涵,加快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资源规模逐年扩大。但还存在文化旅游发展缺乏规划体系,深度融合不够、竞争力不强、特色不明显;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等问题,制约了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加快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全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大历史机遇,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坚定文旅自信,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第一县”黄金品牌、“姜维故里”经典品牌、乡村旅游绿色品牌,找准补齐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短板,努力将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
(二)建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规划体系。聘请文化、旅游、规划、古建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明确目标定位,把握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发展措施,制定完善《甘谷县大像山石窟保护规划》《甘谷县毛家坪遗址保护规划》《甘谷县姜维墓景区发展规划》《甘谷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建立规划体系,为推动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三)打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优势品牌。一是深入挖掘伏羲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民间文化等“五大文化”内涵,重点培育毛家坪大遗址公园、姜维故里·三国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二是积极规划筹建甘谷县博物馆、扩建姜维纪念馆,并免费向游客开放。三是建设天门山生态旅游区,同时,在大像山公园、古坡草原等条件较为成熟的文化旅游景区,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四是建设中洲渭河斜拉索景观桥,加快渭河湿地公园建设,提升城市旅游形象,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环境,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带动甘谷东部经济发展。五是加快发展与旅游景区特色相互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农家乐等绿色旅游项目。六是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申报力度,积极调研论证、向上申报一批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改善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四)加大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力度。利用“快手”“抖音”APP等网络平台,以及新闻媒体等宣传载体,有效整合部门、企业、社会等各类文化旅游宣传资源,对文化交流、招商引资、外事活动、旅游节会开展全方位宣传报道,全面提升甘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促进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密切协作。要加强各乡镇、部门和单位之间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各自职能,主动配合,积极协助,确保全县文化旅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把文化旅游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体系,不断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