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甘谷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就有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优良传统。孔门七十二贤人石作蜀,不畏艰辛,就学孔门,学成归里,开启了甘谷县兴学育人的先河,影响和激励了以巩建丰、王心如、宋子材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甘谷儿女,许身杏坛,以校为家,以教为乐,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彰显了老一辈甘谷教育人扎根故土、情系教育、造福桑梓的高尚情怀和坚定信念。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广大一线教师,以先辈为榜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敢于迎难而上,善于创新思考,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他们用爱心育人,润物无声; 他们用智慧引导,为无数后辈成长掌灯。近期,县融媒体中心与县教育局联合推出“春风化雨,爱心育人”部分初高中学校校长访谈录,力求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勾勒出一个个诲人不倦、爱生如子的基层教师形象,希望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启迪和欣喜。

春风化雨 爱心育人
全力办好家门口的教育
——甘谷县十里铺初级中学校长张建祖访谈录
十里铺初级中学,坐落于石子故里—十里铺村,北临渭水,南傍秦岭。驻足远眺,巍巍秦岭庇护下的校园,百花怒放,树木葱茏,洁白的文德楼、尚俭楼、博学楼,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漫步校园,系统精致的校园文化墙延伸到教室、楼道、操场、食堂的每一个角落,镶嵌在文德楼廊柱上的“武英祠下,青春励志骊驹在路;石子宅旁,古道照颜牖日来新”的楹联激励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发愤图强、立志成材;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楼一阁,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十初”人砥砺前行的故事。

近年来,十里铺初中先后6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学校”;相继荣获“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甘肃省德育示范校”“市级毒品预防教育师范学校”。2019年初中毕业会考中,谢全荣同学荣摘全县“中考状元”桂冠,学校综合排名荣获全县第三名,创历史之最。

在介绍学校基本情况时,张建祖说,我校始建于1985年,学校占地面积9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04人,学生1040人,设18个教学班,服务区人口4万余人,涉及周边11个行政村。

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城乡结合部学校所处地域的特殊性,使其自身的发展往往受到了一些“瓶颈”制约,张建祖说,对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好孩子。同时学校的发展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家长们的帮助下,学校这两年在学生管理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根据城乡结合部家长的特点,除推行精细化管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搭建家校合作育人的平台。

张建祖在谈到家校合作育人时提到了三个作用,即一是发挥教师的作用。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通过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参与学校教育是对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学生学习进步、个性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发挥学生的作用。通过学生这个中间媒介,教师主动了解家长的职业、学历、爱好、脾气以及近期工作生活状态,并将相关教育书籍、亲子活动形式等推荐给家长,使其感受到学校工作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理解家校合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三是发挥活动的作用。通过开展家校活动将家长纳入家校工作体系,以其真正起到对家长的指导、引导作用。

在谈到学校的办学思想、时,张建祖说,一所学校办学思路的确立、特色的形成及可持续发展格局的构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与探索。根据“十初”实际情况,经历届学校班子的探索、总结与提炼,并在广泛征求广大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我校拟定“厚德笃学、知行精进”的校训;“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博学多识、爱心育人”的教风;“勤学善思、创新求变”的学风。

在谈到办学理念和管理举措时,张建祖说,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全县初中教育“4+6+X”发展格局定位,紧扣“抓考风、正学风、促教风、转作风、提质量”的工作主线,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奋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拥有文化的支撑、方能体现学校的内涵。在谈到校园文化建设时,张建祖说,质量与特色,是一所学校腾飞的双翼,而办学特色又为办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在“质量立校”的同时,坚持走特色强校之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艺、体教学两个优势,通过传统文化上墙,坚持每周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书法、器乐、辩论等社团活动,着力构建校园文化,浸润人文精神,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下一步,我们继续将社团活动作为体现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血脉,以特色地域文化为补充,以创办《十初报》为总抓手,尊重初中生身心特点,精心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以鲜明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

中考即将到来,在谈到学校中考备考工作时,张建祖说,我们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找准定位,明确目标。根据本届九年级学生现状,我们争取今年中考全县排名进入前10名,进入前百名的学生数达到10人以上,确保公办高中录取人数突破140人。二是寻找差距,精准施策。从县二检的成绩来看,我校的政治、历史、物理和英语进入前百名的均不超3人,相对薄弱。经学校商议由我包抓物理,主管教学的王福全校长和教导处张录林主任包抓政治、历史,教导副主任、英语教研组长张晓军包抓英语,并要求科任教师分析原因,提出举措,补齐短板。从上两周检测成绩来看,效果明显。

张建祖在谈到中考备考时还提到两项举措,即分段动员,分类指导。根据县二检成绩,将九年级学生按照报考方向分成7个段位,分别召开动员大会,给各段位的每一名学生赠送一本笔记本,并在扉页上根据学生实际写上了不同的中考寄语,鼓舞学生争分夺秒,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中考梦想。精心谋划,科学备考。我们研究考纲,精选试题,合理安排中考模拟训练,科学分析成绩,精心提出对策,进行分类辅导,切实提高解题速率和正确率,力争2020年中考取得一个好成绩。

一个学校的定位决定着一个学校未来的发展道路。今年恰逢“十初”建校35周年,在谈到学校未来的发展的定位时,张建祖说,我们将秉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特色强校、文化润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四大工程建设,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深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加大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力争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出自己的名师群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创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