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甘谷>>正文
甘谷县“六位一体”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图)
(2019/11/28 15:07:39)  来源:甘谷县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近年来,甘谷县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性工作,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巩固完善供水设施条件,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通自来水农户比例达93.23%,饮水安全农户比例达100%。2018年被省水利厅确定为全国三个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减贫案例县之一。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谋划搞建设。自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以来,该县认真总结以往雨水集流、农村人饮解困等项目工作经验,根据县域地理特征和可利用水资源分布现状,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提出“科学规划、点面结合、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并将全县农村区域划分为“一带三区”统筹建设。“一带”即以渭河为纽带、以人口密集区为中心,规划实施磐安、六峰、崖湾、十里铺等4个千吨万人饮水安全工程;“三区”即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原则,规划实施西北部、东北部、南部三大千吨万人饮水安全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建成了磐安、崖湾、六峰、西北部、东北部、十里铺、南部和五龙三县联合供水工程等8处千吨万人以上水厂和古坡瓦泉峪1处单村供水工程,解决15个乡镇392个行政村51.93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上城区自来水工程涉及的13个行政村,实现了全县范围内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建设抓质量。始终把质量作为饮水安全工程的生命线,严把工程各环节关口。在组织领导方面,及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高规格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在工程督查方面,健全完善主要领导全面督、分管领导专门督、县级干部蹲点督、工程指挥部全力督、法人单位经常督的“五级联督体系”,将工程督查结果与法人单位考评、施工单位奖罚、技术人员考核“三挂钩”。在工程设计方面,采取因地制宜,注重节约投资,选择技术可行又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在项目管理方面,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制定出台《甘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工序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从方案设计、施工队伍、材料选择、质量监督、项目验收及建后管理等各个环节全程跟踪检查,确保每个工程全部建成精品工程。在技术培训方面,针对各供水站人员多,文化层次不齐的现状,采取集中培训和逐个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对各类阀门、伸缩节、减压阀、机电设备的检修等进行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全体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全力保障促运行。一是保障资金投入。在落实项目工程资金方面,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和各类扶贫资金、政策性信贷支持等方式多渠道筹资4.9亿元(其中东西部协作帮扶单位等各方捐款2210万元),切实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在落实入户工程资金方面,动员农户自筹一部分资金,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开挖、填埋管道,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在资金管理方面,对项目资金、社会捐款及群众自筹资金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坚持按施工进度拨付。二是落实财政补贴。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按受益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及时足额拨付工程运行管理补助经费。三是减轻群众用水负担。根据不同水源和提水扬程,协调电力部门对供水工程用电价格按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每度0.1元计算,切实降低运行成本。四是加强维修基金管护。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立工程维修养护基金提取制度,制定维修养护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设立维修养护基金专户,严格落实按当年水费收入的10%提取维修养护基金,累计提取276万元,基本满足设备更新、维修养护等费用所需。

  四是坚持建管并举,创新模式重管理。着眼发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期效益,积极探索创新建管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饮水安全工程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健康工程”。一是注重建管同步。在项目建设时同步设立专管机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现场了解工程布局,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实现建设与管理无缝对接。二是加强制度设计。根据《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制定出台《甘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与各村签订运行管理协议,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管理责任。三是理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174”运行管理体系,县水务局成立1个副科级建制的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负责水质监测、水价核算、水费收支、运行管理等事务;下设磐安、崖湾、六峰、西北部、东北部、十里铺、南部等7个供水管理站,负责各水厂运行及所在乡镇的管网维修服务。各供水管理站成立管网维修抢险组、后勤财务组、机电操作维护组、水质监测检验组等4个专门小组,负责后勤、检验及维修维护等具体工作。四是创新双重分级管理。探索建立群管组织和专管机构相结合的双重分级管理体系,形成县水务局、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农民用水协会组成的“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打破村组界限,按照管网分布聘请村级水管员,负责村级管网的维修养护和用户水费收缴,将“四级网格化”管理延伸至村一级。五是规范水费管理。水费收入全额上缴县财政专户,管理单位按需要申请拨付使用,财政、审计部门全程监督,做到依规收缴、规范管理、群众自觉自愿缴费,保证工程良性运行。

  五是突出水源保护,规范检测保水质。坚持把水源保护、水质检测作为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是抓水源保护。对耤河等特定水域划定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范围内实行围栏封禁措施,并安装摄像头实行24小时监控,严禁人畜进入库区和封禁范围。库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切实提升水环境质量。二是抓设施建设。多数供水工程安装了集絮凝、过滤、沉淀为一体的净水装置和消毒设备,余氯和浊度实时自动监测,出水安装了水质在线检测仪;建成了西北部供水管理站水质检测中心,具备18项常规物理化学指标检测能力,可定期对其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进行检测;在东北部供水管理站建设并配套改造了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购置仪器设备31台(套)、水质检测车1辆,具备42项指标检测能力,有效保障了水质安全。三是抓队伍建设。目前,西北部供水管理站水质检测中心和东北部供水管理站县级水质检测中心配备数名专职检测员,定期参加省市组织的业务培训,都具有水质检测相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四是抓日常检测。按规范频次要求,各检测中心定期对各供水站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检测记录规范,数据真实可靠,并按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保障从水厂到农户、水源到水龙头“全流程”放心,做到单村供水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水质鉴定全覆盖。其中,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出具饮水安全“一户一策”信息清单,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饮用水检测结果。主动接受省级检测平台监测,每季度对水质检测结果在县级政府网站进行公示。目前县内所有农村供水工程水质完全符合饮用水标准。

  六是注重便民利民,便捷高效强服务。一是加强供水服务。实行“通水到户、建卡到户、计量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五到户”运行管理机制,7个供水管理站对自来水用水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供水业务人员全天候开机,随叫随到、上门服务。二是提高维修实效。坚持划片包干、责任到组到人,7个供水管理站的管网维修抢险组实行干支管分段包干,协同村级水管员巡查安全饮水工程管网,每个组平均负责3—4个村的管网维修服务工作,及时排除供水故障,确保户有故障不停村、村有故障不停片、分片故障不停网。设立供水维修材料仓库,为每个供水管理站储备村网及户用维修材料,在应急维修时切实提高故障维修时效。三是解决防冻问题。通过开挖埋深、覆土埋压、更换管线等措施,解决冬季冻管问题。全面落实冬季防冻措施,帮助用户关闭夏季用水阀门并排空管道储水,同时使用软管取水,确保四季有水吃。四是提供缴费便捷服务。在县城,新兴、磐安、六峰、安远等中心城镇设立收费大厅或缴费服务室,方便群众就地就近缴费。另外,对使用老式机械水表的农户,供水管理站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收费服务,方便群众缴费。五是强化宣传服务。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节水和保护供水设施意识。向群众发放服务明白卡,明确管理人员、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信息,做到宣传前移,便于群众监督。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古城天水迎来2019年入冬后的第一 庆祝天水在线成立20周年“天水好 庆祝天水在线成立20周年“天水好 庆祝天水在线成立20周年“天水好 庆祝天水在线成立20周年“天水好 庆祝天水在线成立20周年“天水好 天水“黄金大道”生态文化盛宴完 《一画开天》走上天水“黄金大道 十万游人打卡“黄金大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