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最大的民心,也是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奔向全面小康的最大动力。
今年以来,甘谷县把整县脱贫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聚众人之智,举全县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基础条件、扶贫产业、公共服务、精准管理持续提升,整县脱贫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现在,距离10月底打赢脱贫决胜战,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已不足百日,时间刻不容缓,任务十分艰巨。
“全县上下要鼓足敢死拼命勇气,抱定战之必胜决心,目标上聚焦再聚焦,措施上精准再精准,行动上迅速再迅速,万众一心打一场气势恢宏、干净漂亮的贫困歼灭战,奋力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在“百日冲刺行动”大会上,甘谷县委书记申君明斩钉截铁地说。

全体干部聚力行动
“万夫一力,天下无敌。”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要有一支敢死拼命的队伍。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甘谷县、乡、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团结一心,向着一个共同的脱贫目标,昼夜不息,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排山倒海之势全力冲刺脱贫目标。”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脱贫攻坚百日冲刺行动大会,这是一次战前总动员。新兴镇贫困基数大,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131户27861人,确保今年实现776户3590人的脱贫目标,我们振奋精神、信心百倍,坚决完成任务。”百日冲刺行动大会,新兴镇党委书记李果香铿锵有力的发言。
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向省、市立下的“军令状”,是必须要啃下的“硬骨头”,为了让全县各级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戮力同心,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甘谷县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书记主责主抓、各级干部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成立了由10名县级干部组成的脱贫攻坚督导巡查组,常年专职专抓脱贫攻坚,制定了11个专责工作组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及时调整了不胜任、不担当、不作为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员,选派优秀干部充实到驻村帮扶工作队,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今年3月初,我被组织安排到古坡镇沟门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对此,我既高兴又紧张,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在沟门村的扶贫车间里,帮扶干部王海波向记者介绍,“这里山大沟深,群众致富无产业。如何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我绞尽脑汁,寝食难安。但既然组织把我派到这里来,我不只代表我自己,还是全县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里的一员。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相信,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整县脱贫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以钉钉子的韧劲,以打硬仗的决心,紧盯目标,凝聚人心,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甘谷县各级干部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义无反顾投身脱贫攻坚的火热实践。

硬件任务提速行动
脱贫攻坚的核心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其中安全饮水、安全住房以及农村道路等基础建设也是当前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

安全饮水方面,甘谷县找准问题关键,分类施策,针对主管未通的问题,县水务局已确定专人,督抓进度,争取尽快打通;针对主管道太远或途径巷道硬化,单家独户没能力施工的问题,水务部门统筹调用机械,帮助解决完成。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五保户、留守妇女儿童,乡镇驻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发挥帮扶职责,帮助入户通水;针对易地搬迁安置区未通水的问题,发改局已主动衔接水务部门,共同协作落实。针对受地理位置所限,不能实施入户工程的,则通过建设集中供水点、改善窖水水质、采取小高抽等方式,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危房改造方面,今年甘谷县的危房改造任务是1173户,针对未完成任务,县建设局和各乡主动作为,积极采取措施,对已经完工的,抓紧组织验收,及时拨付资金;对已开工的,全部倒排建设工期,加大施工力度,确保按期建成;对未开工的,分类查找原因,逐一建立台账,挂牌销号解决。

道路建设方面,今年甘谷县道路建设任务是硬化村组道路399.3公里、硬化贫困村巷道127.79万平方米。近期,受暴雨天气影响,山区部分路段水毁严重,该县交通部门和各乡镇积极作为,在抢险救灾的同时,确保全县自然村道路和贫困村巷道硬化工程9月底全部竣工投用。
“让群众走上水泥路、吃上放心上、住上安全房……”甘谷县委、县政府急群众之所急,倒排工期,争分夺秒,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做优做强民心工程,让村容村貌靓丽起来。
扶贫政策清查行动
打赢脱贫攻坚战,扶贫政策必须落实到位。针对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低保、公益性岗位等事关民生的扶贫政策落实,甘谷县一项一项对照任务,一条一条细化措施,一件一件明确责任,扶贫、卫计、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抽调巡查人员,成立扶贫政策清查小组,加强跟踪问效督办,做到责任不落实坚决不放过、问题不解决坚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坚决不放过。
对于学前教育免保教费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政策,教育部门在清查落实情况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晓相关扶贫政策。针对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辍学问题,教育部门已与司法部门、各乡镇密切配合,严格落实“双线三级”控辍保学责任制,通过依法控辍、减负控辍、劝学控辍、救助控辍等多项措施,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口无一辍学。
健康扶贫是一项惠民工作,该县卫计局紧抓“一人一策”健康帮扶措施落实,为困难群众就医看病提供便利;民政部门积极与省、市民政部门衔接,争取尽快开通“一站式”结算医疗救助网络,方便群众就医报销;县人社局统筹谋划,周密部署,确保2018年全县参保率达到95%以上;各乡镇加快推进村卫生室建设工作,确保9月底前全部建成投用。
软件资料完善行动
精准是扶贫工作的生命线,是脱贫攻坚的红线和底线,也是决定整县脱贫成败的关键所在。
甘谷县针对软件资料完善,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扶贫工作站站长,要求切实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达到所有扶贫资料印证有力、条理清晰、明白准确、真实有效。对建档立卡动态调整涉及的新识别、清退回退、漏评补录、自然增加人员,县扶贫办与县人社、财政、公安、工商、住建、房管、组织、税务等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及时进行数据比对核实,对不符合条件的疑似问题信息,由相关部门反馈到相应乡镇。
一级一级靠责任,一级一级传压力。各乡镇抽调踏实肯干,业务能力强的干部,结合乡镇、村、户实际情况,针对村级资料、户备资料和村级挂图进一步整理完善,力争达到软件资料齐全完备、数据统一,相互关联、逻辑合理,装订整齐、管理有序。

扶贫产业培植行动
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目前,该县各乡镇已全面完成“牛羊菜果薯药”这六大特色产业的调查摸底,并与“一户一策”进行了精准对接,确定了帮扶项目和补助标准。

甘谷县安远镇老庄村是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试点,实行了“三变”+果品产业,探索出了“合作社+农户+果品+贮销”的路子。村民王少谋把家里的12亩果园评估产值入股,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他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就贮存了117吨苹果,除了在阿里巴巴电商平台销售10多吨之外,其余的全部销往北京、广州、上海、内蒙、新疆等地区,村民的收益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增加,与往年相比,我的苹果就能多卖两三万元。”

今年以来,甘谷县紧盯整县脱贫摘帽目标,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针对部分群众既无致富技能、又无法外出务工这一突出问题,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扶智与就业并举,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思路,凝聚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多方合力,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把生产车间和培训课堂延伸到贫困村,积极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脱贫,走出了一条群众增收、产业发展、企业壮大、多方共赢的脱贫新路子,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村里办起扶贫车间以后,我积极报名参加,每月按计件发工资,上个月领到3360多元,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到外面打工了,孩子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每天下班能和自己的家里人在一起,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心里非常温暖。”安远镇扶贫车间里,村民席素琴一边动作娴熟的缝纫衣服,一边高兴地给记者说。

“脱贫车间”促进了从“输血式”脱贫到“造血式”脱贫的有效转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快以城带乡、以工促农步伐,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家庭更完整,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为了加大对“扶贫车间”的支持力度,甘谷县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甘谷县关于推进“扶贫车间”建设的指导意见》,瞄准资金、厂房、订单、人才等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企业入驻遇到的困难问题,为“扶贫车间”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甘谷县已建成运营“扶贫车间”38个,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077人,力争年内建成60家以上,带动贫困群众3000人以上。

对照目标补齐行动
对照目标找差距,瞄准问题补短板,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就必须对照目标找准差距。

针对提高群众收入、全面解决饮水住房,落实医疗教育政策等民生实事,针对村级主导产业形成、村集体经济积累等突出重点,针对彻底解决漏评和错退等关键问题,挂牌销号,逐一解决,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使命如山,号角催阵,不达目的绝不收兵。目前,甘谷县各乡镇、各责任部门已对照目标责任体系,紧盯脱贫时间节点,整合各方资源优势,集中主要兵力,抓重点补短板,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卯足干劲、加班加点,向决胜整县脱贫攻坚发起最后冲刺。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