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甘谷>>正文
“天水新八景”评审团县区行活动走进甘谷(组图)
(2015-11-2 10:24:02)  来源:甘谷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10月30日,“天水新八景”评选市民评审团县区行活动走进甘谷县,由各县区和部门推选的9位市民评审员对甘谷县推送的大像灵山、尖山松涛、古坡草原三处景观进行实地审查和考评,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陪同。

  (大像灵山)

  (大像灵山)

  (大像灵山)

  (大像灵山)

  (大像灵山)

  甘谷大像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主要包括大像山石窟、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尚都百汇仿古一条街。大像山石窟从山脚拾级而上至巅,总长1.5公里,占地面积约640亩,是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筑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 现存北魏至清代开凿的洞窟25个,明清古建筑15处,其中以位于山体中部的大佛殿最为著名,该窟是一个平面作长方形的圆拱形大窟,高34米,宽14米,深4.5米,窟内石胎泥塑大佛一尊,面相庄严,躯体厚重,静穆慈祥,二目平视,佛高23.3米,肩宽9.5米,是渭河流域最大的一尊唐代大佛,也因其距离地面200米的相对高度而驰名全国。大像山文化主题公园是甘谷城区“西扩”战略重点项目,总投资1.55亿元,规划占地268亩,绿化和水域面积占公园的90%左右,主要栽植了青海云杉、垂柳、银杏、红叶石楠等。园内建有祭坛、人工湖、姜维祠、音乐喷泉等景观,是一处依托大像山全面展示甘谷新貌的开放式主题公园。大像山佛教、道教和儒教共聚一体;植被茂盛,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白皮松和紫丁香。大像山山势奇特,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是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巧妙结合、兼容并蓄的著名景区。

  “大气的布局设计,微波荡漾的清澈湖面,直冲云霄的音乐喷泉,清新雅致的文化长廊,浓厚的文化氛围,山水交相辉映,让人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置身在一座西北小城。”评审员张先生走进大像山公园时感叹不已。

  (尖山松涛)

  尖山寺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南30公里处,因其地貌恰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又名“灵凤山”,1995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24128亩,其中有林地8727亩,森林覆盖率为39%,森林蓄积量11880立方米。最早古迹建于汉魏六朝时期,按《邑志地理邱墓记》记载,此地有唐王墓,西魏柱国李虎墓以及后周唐国公李炳墓。有“幻国天练法灭纸人”、“海市蜃楼逍遥岭”等美丽的传说。主要景点有石猴、豹洞、展翅岩、幻洞天等30余处。主要森林植物有100余种针阔乔灌木、草本植物及中药材。有梅花鹿、金钱豹、锦鸡等十余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青草遍野、绿水潺潺、怪石嶙峋、雄峰别致、人文古刹、神奇传说、奇花异草,构成了尖山寺森林公园独特景色,是人们休闲旅游、避暑纳凉、修身养性的理想圣地。

  (古坡草原)

  古坡风景区位于甘谷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2.8平方公里。源于古坡的藉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山系为秦岭山脉之余脉,最高海拔2716米,最低1760米,相对高差951米。风景区以草原风景为主,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34.2%,并有石鼓峰、黑潭寺、石门峰、龙台峰、花园崖、老虚崖等几十处景点。近年来,又新建了供游客住宿饮食的农家乐、蒙古包以及供游客休闲体验牧民生活的骑乘。其中,有孕育过大秦帝国的摇篮之地,秦非子牧马的九墩牧场,至今还流传着圈养牧马的习俗。

  通过一天的实地考察,看到古朴庄重的山寺、古木参天的森林、独具地方特色的主题公园、连绵起伏的古坡绿色巨毯、笑傲百年的老槐、绿意盎然的崖壁,评审团一致认为,这里无不沉淀着这方水土独特的文化记忆、凸显着甘谷旅游风景区奇妙的的魅力,特别是大佛造型高大雄伟,令人仰止,是国内垂直高度最高的大佛,是渭河流域最大的一尊唐代大佛。

  据悉,此次“天水新八景”评选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水日报社承办,旨在充分挖掘和梳理天水文化旅游资源,全面展示天水文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打造天水文化旅游的新品牌、新形象,进一步丰富天水对外宣传的内容,创新文化与旅游融合传播模式,让外界更多的了解天水、体验天水、热爱天水。市民评审团县区行启动后,还要进行投票和最终审定,很快代表新时代天水旅游形象的新八景即将诞生。

摄影相关图片
深秋的仙人湖(图) 雪染石门(组图) 雪染麦积山(图) 天水在线航拍李广墓(图) “花牛苹果”红了(图) 天水在线航拍甘谷古坡草原 秦安蜜桃熟了(组图) 2015环湖赛第十一赛段 2015环湖赛第十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