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甘谷>>正文
诗歌中的大像山(组图)
(2015-10-30 16:56:55)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甘谷县扶贫办 王琪  打印本页

  作为陇右名山,佛教胜地,大像山自古就是文人雅聚之地,诗文荟萃之所。无数的诗人词客,无数的高官名流,迈着或得意或失意的步伐,来到大像山,或寻幽,或问佛,或忏悔前世,或探看来生,留下了心性迥异的笔墨,写下了浓淡不同的感悟。

  在春花秋月的四季,悄然推开大像山文化的山门,一首首水墨交织的诗歌,一副副韵短情长的楹联,宛如盛开在大像山上的丁香花,墨飘千年,香飘万里。

  “蜿蜒仄径上,绝顶入双明。野犬云中吠,山岚洞口横。三生昙那悟,一线渭清流。示我空色相,静听传谷声。”这是明朝邑人杨复春登临大像山双明洞时作的一首诗,也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以大像山为题材的诗歌。有清以来,大像山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寻幽的脚步沓然而至,有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亦有渔樵淡泊的江湖隐士,他们携书横琴,吟风赏月,或登山揽胜,诗酒唱和,或设立文社,以文会友,吟登临之美,赏风俗之盛,赞大佛巍峨,唱像山形胜,那些明心见性的诗词,那些平平仄仄的对联,至今都存留着生命的温度,唤醒着迷失在古道的今人。

  “削壁千寻妙相庄,凿空丈六现辉煌。云端每出扶人手,尘路常开济世肠。雨过峰头悉悲泪,月来天上慧明光。无边苦海岸何处,愿为沉沦借渡航。”这是清代伏羌名士潘钦岳《丁丑上巳登大像山谒大佛》一诗。潘钦岳,字友海,号墨庄,这位文采风流的岁贡,与“关西师表”巩建丰同出 武乾垣先生门下,虽终生未仕,却以能文善书知名陇右。先生负性高明,胸襟潇洒,天资聪颖,胸藏丘壑。他笔下的大像山洒脱中有慈悲,豁达中露禅机,面对妙相庄严的大佛,他看到的是云端里的“扶人手”,尘路上的“济世肠”。虽然世路艰辛,风雨如晦,然而佛祖慈悲,慈航普渡,因此虽有“无边苦海岸何处”的沉吟,但也有“愿为沉沦借渡航”的洒脱。

  那在柳湖之滨、渭水之畔且行且吟的身影,是“关西师表”巩建丰么?他几时放下了功名利禄,远离了是非恩怨,辞官归里,退隐归田,以教学著书为务,以灌园吟诗为乐,此时的他,心如明月,情怀似水,做了个寻风钓月的雅士,纵迹白云的鸿儒。他听说大像山双明洞“新构焕丹楹”,便欣然登临,并赋诗一首:“天开石洞异,新构焕丹楹。危磴扳岩上,鞠躬穿窟行。疏窗通窈窕,古像萃灵英。秀起云烟渺,光临日月明。尘氛飞不到,梵韵听来清。结侣盘桓久,超然物外情。”他诗中的大像山亦是明而秀,清而净,秀起云烟,明如日月,尘氛不到,梵韵清清,于是他携侣揽胜,久久盘桓,不忍归去,超然之气渐起,物外之情顿生。真是行云流水,翰苑风范。

  “三里楼台五里亭,携朋登览旧曾经。岩头云涌朝金像,龙背人来入画屏。红叶满林山亦醉,黄花伴客座皆馨。隗王遗址君休问,终古关河向北庭。”这是被左宗棠誉为“学问人品当代罕有,吏治尤为陕甘第一”, 人称“关西孔子”王权的《登大像山》一诗。王权,字心如,号笠云,出生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去世。他一生饱读诗书,半世飘零在外,熟稔于诗词歌赋,经历过宦海风涛,是典型的文人士大夫,后来致仕还乡,相忘于江湖,流连于乡间,把疲惫的灵魂栖息在南山的故园,平日里灌园吟诗,红枫寄情,闲暇时寻风钓月,问山弄水。辞官归里后,他在大像山创立文社,以文会友,诗酒唱和,挥洒风流。他眼中的大像山亦如他的学问与人品,即有历史的深度,又有如画的意境,“红叶满林山亦醉,黄花伴客座皆馨”一联在大像山诗林中,独占鳌头,独领风骚。

  说到王权,让人无法忘却那位与王权同时,且有“大小王”之称的王家祯,这位甘谷青年才俊,英年嗜学,才名籍甚,深受当时伏羌训导吴柳堂先生赏识。二十岁游大像山时赋诗一首:“乘兴闲来上翠微,白云数点绕身飞。尘缘到此都消尽,携得清风两袖归。”飘逸清绝,空灵淡远,见情见性,传唱至今,然而,天妒英才,是年参加秋闱时,竟渡渭溺死,英年早逝,合邑无不惋惜。“尘缘到此都消尽,携得清风两袖归”,诗笔竟成绝笔,诗语竟成谶语,至今让人唏嘘不已。

  四月八庙会,是大像山与佛俱来的习俗,那一天,大像山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佛光璀璨,盛况空前。原甘谷中学校长宋云熙先生这首《浴佛节登大像山》,形象而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盛况。“乡村四月艳阳天,大像山前斗绮筵。携酒踏花人浩浩,披襟摇扇腹便便。惊心紫陌张文锦,沸耳黄莺乱管弦。尘世闲愁千万斛,一游一豫意超然。”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自古以来,禅韵悠然的大像山,不仅吸引着无数参禅悟道的人,也吸引着无数吟诗作赋的人,翻开匝厚的《甘谷诗词大观》,以大像山为题材的歌吟,如山花烂漫,似群星璀璨,以独特的风景,迷人的风情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山花袭我衣,归来尚馥郁。静夜涤烦嚣,疑在峰头宿。”这是伏羌知县周铣的留恋,“诸生何处觅文宗,绝妙文章到处逢。点缀楼台及仙佛,包罗唐宋自羲农。”这是伏羌训导吴柳堂的比喻,“大像螺髻出山顶,峥嵘杰构非人工。白毫宝相动光彩,高座似假莲华峰。”这是“陇南文宗”任其昌眼中的大像山,“尺五连天大像楼,一川景物望中收。”这是北大教授高一涵诗中的大像山,“连山若奔涛,涛尾涌层峤。其脊幻蜃楼,下有百灵啸。”这是天水著名学者冯国瑞笔下的大像山。

  在诗人眼中,大像山可品、可读,可诗、可画。千百年来,万千的诗人,把他们心中的情感,胸中的感悟,蘸成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浓淡,写成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况味,不但让大像山华滋丰润、文采斐然,更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华丽的文化。

  (王琪,甘肃省作协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甘肃日报》、《天津日报》、《读者.乡土人文版》、《丝绸之路》、《华夏散文》、《散文选刊》等100余种报刊发表历史文化类散文200余篇,荣获第27届全国地市报新闻奖、第五届黄河文学奖等奖项,多篇作品收录各类文集。)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航拍李广墓(图) “花牛苹果”红了(图) 天水在线航拍甘谷古坡草原 秦安蜜桃熟了(组图) 2015环湖赛第十一赛段 2015环湖赛第十赛段 清水县第五届轩辕文化节(图) 天水在线航拍凤山风景区(图) 2015(乙未)年伏羲大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