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凝练自成一方
---- 专访甘谷著名画家赵万顺

赵万顺,字一帆,1959年出生于天水甘谷,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新疆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新疆丝路书画院执行院长、新疆美协华夏艺术馆馆长、甘肃国画院副院长、天水华夏艺术馆馆长、天水金龙大酒店董事长。赵万顺从小喜欢读书画画,16岁便拜师学画,先后师从著名花鸟画家何晓峰、山水画家郭文涛、人物画家龚建新研习花鸟、山水、人物画,并经受刘大为、史国良、尼玛泽仁等名家指导,逐渐形成了以新疆人物为代表的丝路之春系列作品。2006年、2008年、2010年与中国美协成功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创作中心天水工作会议”、“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赴新疆慰问采风活动”、“中国美协写生团赴新疆采风写生活动”等系列活动。曾出访美国、欧洲各国,其反映新疆风情的美术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等单位收藏。2009年被授予“国际突出贡献书画艺术家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画十大年度人物”,2011年荣获“第二届国际书画艺术发展论金章奖”。
对甘谷画家赵万顺的采访缘于一次偶然。我想我们的谈话应该从他的画作、风格、流派等开始,却没想到他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起了甘谷、天水甚至西北的神话、传说、故事、历史乃至地理构造。从伏羲、女娲、神农尝百草、原始部落等,到西伯利亚寒流对地方气候的影响,赵万顺对此如数家珍。这是我们遇到的唯一一个不讲画作讲故事的画家,诙谐、幽默,侃侃而谈,完全不按照事先拟定的采访提纲而走,却让人忍不住被吸引。
“一带一路”绘春风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事实却是对西部的热爱、对甘谷的桑梓之情早已深入赵万顺的内心,这让他的画作更具地方特色,更显西部情怀。赵万顺说,他的个人理想就是西部人生,用画笔、用对西部的深情,画西部、画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一个条件,作为一个根植于西部的画家,就更应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画“丝绸之路”,画“丝绸之路上的春天”。
站在专业的角度,美术评论家们对赵万顺画作给出了这样一个评述,“讲究立意,构图精心、巧用笔墨,既注重继承传统,又力求在绘画语言和笔墨技法上的推陈出新。内容或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纯朴、或反映友善乐观的生活、或反映奋发进取的少数民族人物,作品将其对生活的理解进一步升华,从而把自己的观念、情思、感悟、意趣和创作激情融汇其中”。作为一个普通的观赏者,赵万顺的画作别有风情。西部的壮美、豪情、恬静、安澜,都在色彩明亮的画卷里被刻画得入木三分。画作虽只寸长,却在人们面前展开了千里的长卷。
一笔一墨尽真情
赵万顺也是一位商业奇才,他将绘画与经商结合,可以说是带着画板闯商海。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路。这一路历经波折,从深圳、海南到四川,着实辛苦,但却从未放弃过绘画的艺术之梦。赵万顺说,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绘画是他赖以生存的手段。1992年,赵万顺被派往新疆搞劳务输出。

正是这次工作机会,让赵万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新疆、走遍新疆、真切地感受新疆。“新疆是画家的摇篮,是艺术家的殿堂。”赵万顺认为新疆有一种大美,天山、草原、沙漠、湖泊,壮阔而又纯净,即使挥尽手中笔墨,依然无法传达内心的震撼和赞美。2001年,赵万顺成立了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这是美协第一个外设的创作基地,近年来先后开展了几次影响巨大的艺术名家西部采风活动。
无论绘画还是经商,赵万顺是成功的,而这些光环的背后,还有另一个闪亮之处,那就是他的慈善之路。采访期间,赵万顺轻描淡写地说:“我的画大部分都送人了。”后经了解才得知,他将自己画作的大部分拍卖所得捐赠给了社会。2010年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期间,赵万顺便通过拍卖自己的作品为灾区筹得了87万余元的善款。2011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快乐好人阿里木”的事迹后,赵万顺在乌鲁木齐发起并承办了“关爱好人阿里木——新疆名家书画慈善拍卖会”活动,拿出自己的书画新作和部分收藏书画进行慈善拍卖,并将拍得的30多万元善款给在贵州毕节打工的阿里木购买一套住房。
笔墨有价情无价。这些善举或许只是赵万顺慈善之路上的一件“小事”,却也是他高贵人格魅力之所在。
一生一梦成一方
每天不管多忙、多累,赵万顺都要坚持作画,他把这当成作业,必须完成,且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赵万顺是属于黑夜的,经商多年疲于奔波,只有在夜里,他才感觉自己完完全全是个画画的。他说,绘画是他一生的梦想。
事实上,年幼时的赵万顺,家境贫寒,饱受苦难,家庭并没有给他成为一个画家的物质条件,但勤奋好学的他不仅文化课成绩名列前茅,且对画画有着浓厚兴趣。13岁时,他第一次在学校美术课上接受了科班教育。通过专业老师的悉心教导,与同年人相比,赵万顺的画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学校的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这让他在学校“声名鹊起”。16岁,他师从甘肃工艺美术大师何晓峰先生学画花鸟画,后经颇多坎坷经历,进入河南大学美术系接受科班学习。

1992年,西部歌王王洛宾在音乐世界塑造的心灵意境、国画大师黄胄的丹青妙笔及人格魅力,把赵万顺吸引到了新疆。通过面对面的指导和请教,赵万顺对发展新疆艺术有了初步的想法。王洛宾对赵万顺的艺术才能颇为赏识。1996年,赵万顺加入“新疆丝路书画院”,画家的影子越来越清晰。此时的赵万顺,已经成为新疆人物、山水和花鸟画的专业画家。2002年,具有新疆风情和特色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达坂城的姑娘》的作品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同年《香飘万里》斩获“世界华人金奖”。

2014年,为了回报桑梓,赵万顺在天水成立了天水华夏艺术馆,并积极配合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天水市政府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水创作写基地。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让赵万顺在艺术上造诣颇丰,矢志不渝的图变思想让他在艺术界有了自己的天地,而情系家乡、回报桑梓的情怀,让他更以商人的眼光和艺术家的思维勾勒出了他一生的梦想。(责任编辑 安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