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甘谷>>正文
【精准扶贫甘谷在行动】培育增收致富产业(组图)
(2015-8-12 9:20:44)  来源:甘谷县新闻中心  打印本页

甘谷:“四个结合”培育增收致富产业

 

  (甘谷县恒瑞家禽养殖场)

  甘谷县坚持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育产业、创特色、促增收,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准扶贫核桃产业园)

  (精准扶贫新建核桃园)

  结合地域特色育产业。立足于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优势,研究制定了“43633”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形成了以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产业为支柱,以辣椒、花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格局。蔬菜产业上打造了“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示范带”,构建了“主产区精细菜、河谷地设施菜、浅山区旱作菜、南后山冷凉菜”四大区域化种植布局。果品产业上建成了金川—白家湾—六峰、安远—礼辛—谢家湾“两大百里林果示范带”。畜牧产业上形成了以优质瘦肉型商品猪为主,覆盖散渡河、清溪河流域及渭河南北浅山片区的“一园两带三片”养殖经济圈。劳务产业上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主抓劳务技能培训和用工信息发布,探索形成了“招工、培训、输转、维权、引资“五位一体”的腾达模式。目前,全县蔬菜面积达到24.64万亩,果椒面积达到39.5万亩,商品猪饲养量达到百万头,劳务培训1.5万多人次,输转劳务11.08万人次,蔬菜、果品、养殖、劳务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7.5亿元、11亿元、8.3亿元、15.72亿元。

  (“五位一体”腾达劳务实训现场)

  结合土地流转育产业。着眼于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难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坚持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制定出台了土地流转奖励扶持办法,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实力雄厚、带富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共同体,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形成农产品“庄口”效应,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目前,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0.48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1个、家庭农场35家,带动贫困户9600多户。

  (土地流转户蔬菜大棚)

  (土地流转户大棚蔬菜)

  结合农技培训育产业。着眼于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技术的问题,坚持把产业扶贫与科技扶贫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培训载体,在“输血”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一方面,整合各类农技培训项目,邀请专家教授和技术能手传授先进实用技术,改变以往“面面俱到、泛泛而谈”的培训模式,更加注重针对产业特色和群众需求确定课题,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提升了培训效果。一方面,整合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实施了“百千万农技结对帮带”工程,采取“一带十”方式,近200名农技干部结对帮带1980户科技示范户,就近帮带19200多户贫困户,放射状扩大培训效应。

  (阳屲梁整流域优质梯田示范项目)

  结合双联帮带育产业。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委着眼于增强帮扶力量,扩展帮扶效果,全面推行“2+1”帮联模式,由1名双联干部联系1名技术能手或致富能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共同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缺技术或缺资金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秋冬季,我县采取“系统联片、单位联块、干部联户、一包三年、包栽包活”的双联建园方式,全县3500多名双联干部帮建果园5000多亩,示范带动,打造了阳屲梁万亩优质果品基地,为整流域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摄影相关图片
清水县第五届轩辕文化节(图) 天水在线航拍凤山风景区(图) 2015(乙未)年伏羲大典(图) 2015年伏羲大典之乐舞告祭篇 2015年伏羲大典之敬献花篮篇 2015年公祭伏羲大典全景图 天水端午节龙舟大赛掠影 2015天水端午节龙舟大赛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