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腾达职业培训学校校长张维林)
20年前,他走出贫穷山村,怀揣创业梦想来到江苏与劳务结缘。 20年后,他拥有了自己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每年向外省大型企业输转劳务工人成千上万,成为全县乃至全省数一数二的“劳务红娘”。
日前,记者来到甘谷县腾达职业培训学校,专门探访这位“劳务红娘”,聆听了他20多年来艰辛的创业历程和精彩故事。
初见张维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闲不下来”。他一直奔波在天水、陇南以及苏州、昆山等地,回访务工人员,评估劳务市场,开展劳务招商,他与劳务有着不解之缘。
17岁去江苏圆梦,无意间与劳务结缘
2014年2月27日,甘谷县3200多名务工人员乘坐从上海、江苏等地租用的62辆豪华型大巴车,欢欢喜喜地踏上了远赴苏州的“淘金”之路。
60多辆大巴车,集中跨省输转。如此壮观的场面在全市甚至全省劳务输转中都是不可多见的,而组织这次输转的,正是甘谷县一名劳务经纪人----张维林。
提起张维林,还得从他17岁说起。张维林出生在甘谷县谢家湾乡张家沟村一个农家。山区条件差,经济落后,一年的收成连肚子都填不饱。解决温饱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结。“与其这么困难的煎熬着,不如让孩子出去闯荡,也许真的能改变命运。”张维林父母做出了重要决定。
1992年,中学毕业后,张维林第一次离家来到江苏,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那年他才17岁。
刚到江苏时,他没任何特长和技术,只能在一家小工厂干搬运工,出苦力,一个月才五百元的工资,很辛苦。后来,他又到波司登集团公司做销售,由于工作踏实认真,便很快得到了公司领导的信任和器重,工资也比以前高了许多。
1995年,张维林在江苏偶遇老乡康建喜,得知他们甥舅俩十多天来还没有找到工作,他立刻找波司登人事部领导,把他们介绍到该公司务工。由于甘谷人吃苦耐劳,公司领导非常满意,不仅充分肯定了他的中介工作,还专门发了奖金和福利,这让一出生就过着穷日子的张维林喜出望外。心中意外萌生了作劳务输转的想法。
就这样,在人生的不经意间,张维林与劳务结下了深厚的缘份。
刚开始,他每年输转的务工人员只有几十人。后来,慢慢地达到了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再到后来,他每年输转的劳力均在三四千人以上,成了全市全省数一数二的劳务经纪人。张维林也因此荣获“全国创业之星”、“甘肃省金牌劳务经纪人”等殊荣。
(张维林为优秀务工者颁奖)
品牌劳务,他心中的第二梦想
张维林说,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改变命运,一个是品牌劳务。
多年的摸爬滚打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实现了从打工仔到金牌劳务经纪人的华丽转身。但张维林并没有就此停下创业脚步,继续翻开了打造品牌劳务的全新一页。
在多年打工和做劳务经纪人的过程中,张维林深深地体会到,没有技术的劳务工去南方只能当小工,出苦力。为了培育技能型、复合型劳务工,打造品牌劳务,他经常谋划着、思索着……
2000年,他自筹资金在县城办起了甘谷电动缝纫培训技校,专门培训外出务工人员。2007年,张维林看到赴外地务工的许多人在电子装配等方面发展势头强劲,备受企业青睐,于是他又加大了对电子装配工的技能培训,受训后的技术工人倍受巨腾国际集团苏州大智公司等企业的青睐。随后,张维林又被天水市政府劳务办聘任为驻苏州劳务工作站和维权服务中心负责人,他的劳务事业越做越大、越走越宽。
2010年,张维林成功注册了全省第一个以个人名义申报的劳务品牌“维林电子装配工”,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招工范围和品牌市场效应。同年,他又注册成立了腾达职业介绍所,专门向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职业介绍和劳务输转,当年就培训电子、缝纫、机动车驾驶等多个工种技能型务工人员1000多人、有组织输转劳力2000多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劳务产业链。
订单式一体输转,开创全省劳务输转新模式
(订单式培训)
劳务有了品牌,还得有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方式。多年的劳务输转工作,让张维林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经验。他说:“简单的招人、输转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用工市场,只有招工、培训、输转、维权一体化,才能提高务工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业务水平,符合外地企业的用人需要。”为了达到劳务订单式一体化目的,在打造劳务品牌的同时,他扩建成立了属于自己的腾达职业培训学校。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2011年,张维林将自己多年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他将大智公司年加工20多万套工装的服装厂引资迁移至甘谷、清水和武山进行加工制作,探索开展劳务招商,实现了本地人家门口务工挣钱的梦想。2012年,大智公司又将价值400多万元的5套塑胶模具冲压教研教学设备运到甘谷腾达技校。为此,甘谷县委、县政府还专门划拨了10亩地,用于培养高技术工人,真正建立了宣传-招生-培训-输转-就业-引资“五位一体”的订单式合作共赢关系。
(订单式培训)
2014年10月,张维林多方奔走,又成立了横跨天水陇南两市的“劳务产业”协会。一方面,他把富余劳动力作为发展劳务产业的优势资源,秉持“抱团取暖”的理念,积极吸纳整合零散劳务中介组织,先后建立覆盖天水、陇南、定西等地的劳务招工网点400多个,年劳务输转能力达2万多人次,极大地增强了陇东南劳务输转的窗口效应。另一方面,紧盯用工企业这个劳务输转终端,通过在用工密集地区建立劳务基地、在企业内部设立办事点,积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按照企业用工需要招生并培训务工人员。目前,与腾达职校签订长期用工合同的各类企业已超过100家,其中上市公司占20%以上,仅2015年一季度,腾达技校已向合作企业输转技术工人9200多人,有效带动了天水及陇南等地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打造劳务信息云平台,实现企业与务工者精准对接
(张维林介绍天水劳务400云平台运行情况)
通过多年的劳务输转、实地考察和思索,张维林预见到:要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业模式多元化,必须及时准确掌握丰富就业信息。腾达充分发挥职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确定专人负责筛选、整理和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向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不断强化职校的中介作用。另一方面,职校与中国移动、平安保险、甘肃银行等大型企业深度合作,联合打造了天水劳务400云平台,为务工者发布劳务信息,实现用工企业与务工者精准对接,有效地为务工者拓宽就业渠道。
张维林告诉记者,天水劳务400云平台建设能够有效地为务工者拓宽就业渠道,畅通劳务信息,适时掌握劳务市场供需行情,实现就业模式多元化,切实增加务工者就业岗位和劳务收入。同时为务工者寻求维权保障提供便利。学员到企业就业后,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都可以通过水劳务400云平台平台进行维权投诉,校方接到投诉后,将学员反映的情况第一时间向企业驻厂教师进行反馈,并督促尽快解决问题,让学员可以足不出户进行举报、申诉、维权,实现了矛盾调解信息化、法律维权“零距离”。 截至目前,企业在云平台已发布用工信息上万余条,储备人力资源2万余人。张维林自信地告诉记者,腾达人努力用3至5年时间,把天水劳务400云平台打造成西北部最大的劳务信息平台,储备人力资源100万人以上,那时候,我们的劳务输出业务不仅遍及全国各地,还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张维林说过耐人寻味的一句话:把财富紧紧攥在手里的人,只有他自己感到幸福,那是个人的小幸福;让财富给更多人带来财富,那才是人生的大幸福。顺着这句话,张维林有了一个更加大胆、更加长远的设想:“把西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和东南沿海大型实力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起来,让企业进行转移,进一步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实现更多的务工者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腾达技校已与江苏巨腾国际、波司登制衣、昆山联涛等多家上市企业签订生产协议,成功引进电子配件加工生产线10条、制衣缝纫组3组,年产值达到1千万元以上,实现本地培训就业千余人,真正开创了全省劳务招商的先河。
在张维林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奖牌, “第十届全国创业之星”、“江苏省优秀驻厂学校”、“甘肃省金牌劳务经纪人”、“甘肃省五星级劳务中介机构”、“第六届甘肃省创业带头人”、“天水市劳务先进个人”……
一个个亮闪闪的奖牌、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甘谷汉子张维林劳务事业的最好诠释和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