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水而生”的工程师
——记甘谷县水利勘测设计队队长李海平

(李海平在勘测设计)
从普通工作人员到水利勘测队长,从水利技术员到工程师,李海平的人生充满着无数的水利传奇。
这位水利工程师的足迹踏遍了甘谷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参与了全县几乎所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项目论证和组织实施,把整整20年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挚爱的水利事业。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为水而生”的工程师。
因水而生
李海平出生于甘谷县北部山区最为干旱缺水的大石乡贯寺村。水,在他的童年和少年记忆中留下了太多梦魇般的影子。填报高考志愿时,面对数百个五彩缤纷的学校和千姿百态的专业,特别是那些极富诱惑的热门专业,他只有一个心思--水利。
上水利院校学水利,为老百姓找水吃。满满一张志愿表,近十个学校十余个专业中,他填的,青一色全是和水有关的专业。如果说这时候他对水的认识缘于太多关于水的童年记忆,还带有太多感性色彩的话,当他以优异成绩放弃在外工作机会,回到十年九旱的甘谷时,他的选择更多的便是一种理性和对于水的真诚。这种挚真诚,在一般人眼中甚至表现为超越世俗的痴情甚至痴迷。
分派工作单位时,他完全可以挑选大石乡政府,担任一个让人眼热的文书角色,利用工作之余为乡亲们谋点水利,跻身行政行列。这是一条大多数人所看好的路,李海平没有走这条路,而是义无反顾,主动申请了当时的县水利局,进了县水利勘测设计队,搞上了纯而又纯的水利专业,一干就二十年,挪都没挪一下。二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全县每一道山梁,每一条沟壑,参与了全县几乎所有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项目论证和施工组织,他成了全县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水利通,全县水利的情况烂熟于心,不管多少年的数字,只要经过他手的,至今记得十分真切,毫厘不差。干部群众都戏称他是“水利百度”。
李海平有变化吗?有,从普通人员到副队长,再到队长,从技术员到工程师。身份在变,责任在变,但对于水的痴情不但丝毫未减,反而历久弥深。找水,解决群众吃水困难,让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成为李海平人生的全部追求。他戏称他除了搞水什么也不会,他是为水而生的,他要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为水而起
2008年底,县委、县政府启动实施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该工程主要涉及大石、礼辛、谢家湾、安远、新兴、盘安6个乡镇,区域面积476.5平方公里。项目区为典型的干旱缺水区,群众饮用窖水、泉水、氟砷超标水,其水质、水量及保证率普遍不能达到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程新建大口井4眼,水厂1座,高位水池3座,加压泵站3座,调蓄池200多座,埋设各类供输水管道27684千米,架设输电线路13.8千米。工程完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六个乡镇1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这一场足以称为“革命”和里程碑意义的工程,从勘测设计到组织施工,从宏观的线路安排、蓄水池选址,到微观的每一个管道弯头的发放和每一个焊接点的检查验收,全部落在了李海平和他的每一个队员身上。2009年,当全县人民还沉浸在春节的欢乐节日中时,李海平已和设计队的同志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冒着一脚滑脱随时都有掉下沟去的危险,开始了线路走向的勘测设计。40天的勘测,李海平爬过了多少山沟,走了多少路,跌了多少跤,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但早晨8点上班,9点车把他和队员往山上一撂,他们就开始不停地徒步勘测。40天的勘测工作一完,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紧张的设计工作又开始了。大头的工作得他挑,别人的设计出来了,得他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审核。星期六、星期天、节假日这是属于合家欢乐的日子,只是日历上颜色的变化,在李海平的生活中早已消逝了。白天的时间没有了,晚上加班成了家常便饭,谁都没有怨言,大家看得清楚,队长比他们更忙,更辛苦。精益求精,高标准的设计,不仅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免避因设计问题造成的延工误期和浪费,搞过工程的人都清楚,这样浩大的工程中,因设计问题随便浪费几十万,上百万,看都看不出来。
李海平常常告诫队员,不论是国家的投资,还是干部职工节衣缩食省出来的捐款,每一分钱都是善款,如果因我们工作的失误造成浪费,就不仅仅是失职,而是罪过了。他们设计的工程,得到了来自各级权威部门的认可,一些专家开玩笑说,甘谷李海平的设计,属于免检,我们放心。信任来自于工作,来自于热情。因为,他对群众吃水问题有着亲身感受。他没有将“为人民服务”挂在口头上,甚至,他极可能也作了多少高深的理论阐释,但他知道它的全部内涵,知道什么叫践行。
以水而立
勘测设计是辛苦的,任务是最艰巨的,但更艰苦、更艰巨的还是组织施工。点多,线长,面广是该工程的基本特征。但设计队人力有限。李海平将技术人员全部固定在标段上,说实话,这样浩大的工程,只要有钱,保证上马并不难,难的是建设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这些年全国许多类似的工程,好事没有办好,走向群众愿望的反面,说穿了就是工程质量问题。李海平常说的一句话是:质量是生命线,质量是高压线,任何一个环节都不敢马虎。为将工程质量真正抓到手上,落在实处,他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理办法,实行严格的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从每一个管箍弯头的安装,到每一个焊点的验收,只要有问题,返工是没任何余地的。在质量上,他只要100分,99分也不行,他是队长,又是工程师,他有他负责的标段,所有的标段他又全面负责。工作之外,李海平是一个极易接近的人,他独有的人格魅力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让他周围的人对他常有一种崇敬之感,对青年人,他非常注意在工作中的锻炼和培养,给他们如任务,压担子,而事关质量,他对谁都铁面无私,毫无变通余地可讲,这让周围的人对他常有一种敬畏感,他常说,唯工程质量,一切照规定来,质量出问题,损失的不是钱,而是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个责任谁都负不起。
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德政工程,作为这项工程的全程参与者和建设者,李海平以一个普遍党员和普通水利人的身份见证了这一具有革命意义的水利工程。不管是工程成就了李海平,还是李海平的努力成就了工程,有一点,李海平是清楚的,那就是这个工程成就了他的甘泉梦。
多年来,李海平主持或独立完成的省、市、县所列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项目100多项;主持或独立完成施工技术指导水利工程项目50多项。撰写的《浅谈农村饮水安全的运行管理》和《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思考》先后在《甘肃日报》发表,为当前水利行业的重点项目在农村的实施和管理作出了有益探索。他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的肯定,先后被各级部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李海平是什么?是一个因水而生的人,是一个为水而起的人,是一个以水而立的人,更是一个追梦水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