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甘谷>>正文
文化部副部长励小捷调研毛家坪遗址发掘保护工作(图)
(2014-8-25 11:01:30)  来源:甘谷县新闻中心 作者:颉定武  打印本页

  8月24日,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一行深入甘谷县调研毛家坪遗址发掘保护工作。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省文化厅厅长孙伟, 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杨维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鸿嘉,副市长张建杰,甘谷县委书记贾忠慧,县委副书记李尚平,副县长潘慧琴及市县文化部门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励小捷一行先后深入到甘谷县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现场、挖掘文物展品现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的形式,详细了解了甘谷县毛家坪遗址发掘保护工作。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东距县城25公里;分布在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与今河道相距0.5公里,其间有陇海线穿过;南靠丘陵,东部有冲沟,西边不远处为渭河南岸支流南河。该遗址东西约600米,南北约10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分沟东和沟西两部分,沟西区北部及西部为居址区,大部分被村庄叠压,沟西、沟东区主要为墓葬区。1982年、1983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甘肃省文物考古所对该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一批研究早期秦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进一步研究早期秦人的活动范围和秦文化的起源等问题,2012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毛家坪遗址进行再次发掘。从目前发掘探明情况来看,该遗址保存比较完整,面积约60万平方米,墓葬数量近千座。止目前,共清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小墓葬210多座,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骨器等各类小件文物1000余件,发掘大量绳纹灰陶片,其中出土青铜容器51件,出土短剑、戈、矛等青铜兵器11件。发掘车马坑4座,其中,一座位于沟东,坑长8米,宽3-4米,深7米,出土战车1辆,驾马2匹;3座位于沟西,最高级别一座坑长10米,宽3-4米,深7米,出土驾车3辆,驾马10匹,其马头均朝东,系贵族出行车辆,车舆带漆皮彩绘,车轼上有蟠虺(pán huī)纹彩绘,舆板白底红彩,其级别规格远远高于沟东发掘的车马坑。发掘大型墓葬两座,其中一座为级别较高的贵族墓葬。这次考古发掘和出土青铜器、铭文、车马坑和大量实物资料,把秦文化的编年推进到西周时期,开创了考古学上探索早期秦文化的先河,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提高甘谷知名度,佐证华夏第一县提供了宝贵史料,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厚重文化内涵,对宣传甘谷、建设甘谷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励小捷在调研时指出,毛家坪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窟文化、半山文化类型,考古发掘出土的陶器,为研究早期秦人与戎人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毛家坪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和考古科研价值,在今后的发掘工作中,要制订保护规划,教育和依靠群众,搞好遗址的保护工作。

  励小捷强调,甘谷县要组织专业资质单位,编制规划,通过有效保护和合理规划,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把其保护和利用工作做成甘谷县文物工作的亮点;文物保护工作应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原汁原味地保留文物本身的历史信息,并注意加强文物本体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让文物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中得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使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尊重;在文物维修过程中,要坚持原结构、原形制、原材质、原工艺,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将其利用好,更好地再现甘谷的历史文化。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03040506

摄影相关图片
“花牛苹果”红了(图) 蓝天·白云·麦积山(图) 走进晚霞湖赏荷花(图) 环湖赛第十赛段 环湖赛第九赛段 探访秦州五台山(图) 麦积山植物园郁金香(图) 走进颖川河开发区(图)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