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京剧艺术节落幕京剧《丝路花雨》获得最高奖专家说
——— 甘肃又一张名片呼之欲出

《丝路花雨》精彩片段 来源兰州晚报
兰州日报济南讯 11月8日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济南山东会堂落幕,闭幕式上由全国京剧艺术家奉献的精彩唱段,为本届艺术节添上一段余韵悠长的精彩尾声。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山东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者颁奖。代表我省参演的京剧《丝路花雨》获得本届京剧节最高奖项———新编历史剧一等奖。
获得本届艺术节新编历史剧一等奖的9台剧目分别是《成败萧何》、《北风紧》、《郑和下西洋》、《丝路花雨》、《下鲁城》、《晋德裕》、《护国将军》、《白洁圣妃》、《辛弃疾》,另外9台剧目获二等奖。获现代戏一等奖的分别是《飘逸的红纱巾》、《吉庆街生活秀》、《红沙河》、《铁道游击队》、《驼哥与金兰》等5个剧目,另有9个剧目获二等奖。获得整理改编剧目一等奖的3个剧目分别是《风雨杏黄旗》、《宝莲灯》、《孙安动本》,另外两个剧目获二等奖。本届京剧艺术节还评出“特别奖”: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参演剧目《韩玉娘》剧本改编李瑞环获“特别荣誉改编奖”。河北京剧院裴艳玲、湖北京剧院朱世慧、上海京剧院陈少云、天津京剧院杨乃彭获“特别荣誉表演奖”。
著名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李维康、孙毓敏、朱世慧、王玉珍、刘桂娟还专门登台,向为本届京剧艺术节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代表献上鲜花。
陈晓光在致闭幕词时,代表文化部向第五届京剧艺术节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本届艺术节规模空前,影响广泛,真正实现了“京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目标。参演剧目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特别是一批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全新生活的优秀现代戏,全面展现近年来中国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展示京剧艺术人才培养的最新成就。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大艺术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创作原则,在继承民族艺术精华的同时,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
闭幕式后举行的“参演剧目精彩唱段演唱会”,在交响京剧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中精彩开场,京剧表演艺术家倪茂才、杨赤、赵秀君分别演唱整理改编剧目《孙安动本》、《风雨杏黄旗》、《韩玉娘》选段,侯丹梅、宋昌林、李洁、周婧、关栋天和刘薇分别表演了现代戏《布依女人》、《铁道游击队》、《飘逸的红纱巾》、《江姐》、《生活秀》选段,李保良和陈长庆、杜镇杰和王蓉蓉、裴艳玲、孟广禄、陈少云和安平、于魁智和李胜素等先后登台,表演了新编历史剧目《辛弃疾》、《下鲁城》、《响九霄》、《郑和下西洋》、《成败萧何》、《晋德裕》选段。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尚长荣压轴登台,他们分别演唱了《谢瑶环》、《贞观盛世》选段,精彩表演把演唱会推向高潮。
由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组委会主持召开的“京剧艺术继承创新”学术研讨会,也于当日在济南舜耕山庄闭幕。
本次学术研讨会是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以及本省的40多位剧作家、理论家、表演艺术家和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评委在会上作了发言。专家们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京剧艺术发展的实际,围绕京剧艺术在新形势下的继承与创新,总结成就与经验,以振兴京剧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深入探讨分析当前京剧艺术发展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对如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京剧的可持续发展,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专家们的意见集中反映了目前中国京剧界的生存现状、创作成果、队伍建设和理论建树。这次研讨对京剧艺术传承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一步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专家给予西部京剧《丝路花雨》充分肯定,专家认为《丝路花雨》充分展示出西部京剧的面貌,在舞美、音乐、导演艺术等多方面于“细处”见用心,特别是敦煌舞蹈的加入,使得整台戏呈现出美轮美奂的演出效果。专家表示,如果再经打磨,京剧《丝路花雨》可以成为甘肃的一张名片。 特派记者肖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