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刚刚在其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备受瞩目的人民币升值传闻得到证实,“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在探求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的时候,除了“地荒”疑问,刚性需求等等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归结于海外游资暗赌人民币升值,尤其典型的是上海房价离谱上涨速度。而此前频频发生的外国资本和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多种合作,也让此前对人民币汇率变化产生种种猜测。那么当传闻变成现实,人民币虽然此次升幅不是很大,但被视为持续攀升的信号,那么对房地产业界的影响和震动将会怎么样呢?
建设部高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4年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超过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1/3,同比增幅高达34.2%;2005年1~2月,上海市境外居民购房规模超过40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倍半——按照资本逐利的本性,从逻辑上推断,海外资本已经掌握了2%的潜在利润。
笔者拨通一向以敢于直言抨击中国房地产市场弊病的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尹中立博士电话,当提到网友第一时间反应“房价将会下降”的猜测的时候,尹博士很慎重地回答:“还不敢下此判断。”而且要做进一步的合理化分析。而此前宣布封口“不谈房价”的易宪容果然很明确地表示:“房价的事情不说了!”
“目前升值幅度不大,但如果人民币升值预期良好,持续升值的话,海外热钱大量进入中国是肯定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市场。”经济学家孙飞博士说,尽管中国实行外汇管制,但是热钱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他说,2%的升值幅度不是特别大,目前对房地产的资金影响不会太大,其理由有两个:一,人民币升值影响比较大的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北京上海等地会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那些针对外资的“外销房”,因为人民币升值直接提高了外资的购买成本。而很早进入中国的国际资本(比如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因为投资在升值之前,现在已经获得了2%的升值利润。但实际上国内多数地区房地产是区域性较强的市场,因此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二,对高端产品影响加大。人民币升值2%等于提高了2%的购买力,而高端产品在购买国外进口材料的时候,将减少2%的投资。
孙飞表示,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是为我国下一步的金融制度改革,是为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奠定基础,从而与国际接轨。但是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益,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热钱“追涨”大量挤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肯定的。
【延伸阅读】
- 他山之石:日元不当升值制造房地产巨大泡沫
- 人民币汇率今19时起浮动 房价亦或掀波澜?
附: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 16 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三、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
200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