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定西>>正文
中国第一乞丐村真相:别跪了站起来标语随处可见
(2010-1-11 7:42:55)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本页

  “别跪了,站起来”

  小寨村的救赎之路

  本报记者 张鹏

  一条通往小寨的宽约七八米的砂石土路,紧挨着冲刷出川都沟的河流,蜿蜒连绵5公里,随处可见刷写在墙壁之上的蓝色标语:“别跪了,站起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条道路在夏季经常会被泥石流冲断。这使封闭的小寨和外界的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小寨村农民外出乞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岷县志》中冷峻地叙述道:“1960年,由于连续自然灾害和工作上的失误,发生严重饥馑,形成人口外流和非正常死亡。”

  上世纪80年代初,小寨人尚未解决温饱,村子里出现了最早一批外出讨要的人。背井离乡的初衷,再现实不过,“庄稼不够吃,连青稞面也吃了上顿没下顿”。

  那时,整个小寨村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据村支书杨金忠回忆,小寨那几年连年遭受自然灾害,“天晒雨打,连年冰雹,庄稼几近绝收”。

  这是小寨村最为艰难的岁月。在快速增长的人口和有限资源的矛盾冲突中,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为求生计的村民纷纷砍树、挖野药自救。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小寨的外出讨要现象渐成规模。最为严重的一个村子,“60户村民仅有4户没去讨要”。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贫困依然困扰着这个村庄。

  杨金忠将小寨贫穷的原因归结为“人多地少,靠天吃饭”——拥有2514亩土地的小寨村,养活着2624口人,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

  来自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09年,这个村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而这一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

  从严格意义上讲,被媒体称为“乞丐村”的小寨,并非指一个村庄。按照行政划分,小寨村下设12个社。2004年,全国撤乡并镇的大幕拉开。这一年年底,小寨乡被合并到中寨镇管辖。

  5年来,来自当地政府的各种倾斜政策向小寨汇聚,试图拯救这个村庄。

  建学校是这条救赎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防止寒、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带领小孩外出行乞,中寨中小学的学生被要求每隔10天必须返校。每个假期,每个学生家长都会收到来自学校的一封信,教育他们告别耻辱。

  56岁的薛合存被列为低保户后,再也没有出去乞讨过。放眼这个“老乞丐”的家,吃的面粉、炕上盖的军被、身上穿的阿迪棉衣,都来自政府的帮扶。在总共524户人家的小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家庭数量已超过100户。当地政府还为一些特困户提供补助资金,修缮危房。

  长期的造血功能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据介绍,目前,小寨村正在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项目,旨在帮助小寨农民发展暖棚养植等致富方式,以增加收入。

  尽管救赎之路仍显漫长,但45岁的虎龙小学校长郎俊文相信,“小寨的乞讨现象仅是暂时的产物,终究有一天会销声匿迹。”

  他自称是一个“负重者”。作为一个教育者,他试图用正确的思想唤醒这些农民的子弟,“勤劳致富是根本,靠自己的双手才能改变命运”。

  等待正名的小寨

  张鹏

  流动是人类基本的命运。不过,小寨人的这种流动总是沉重的。

  在通往岷县的长途班车上,我开始想象小寨村的模样:封闭的、人迹罕至的、孤独的、绝望的、挣扎的。

  刚到小寨那个下午,我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呈现在我眼前的小寨,和西部的大多数村庄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他甚至有点诗意与热闹:一条小溪静静地流过村庄,妇女们在小溪旁洗衣聊天,两幢现代化的教学楼里传来琅琅读书声。

  但走进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言行,你就会发现,诗意与热闹都是表象,掩盖不了它的贫困与忧伤。

  哲人黑格尔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小寨,我一直努力地在寻找促使这种流动的合理性。答案或许很简单,严重的地域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制造了流动所需的不平衡。

  当这种行为被大多数人效仿并上升到文化层面,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惯性。小寨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满腹委屈,又无可奈何;既民风淳朴,又道德崩溃、秩序失范。

  而外界的过分关注,让小寨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表面上,那些刻板成见的媒体印象并没有影响到小寨的节奏,但被污名化下的村庄,其实“很受伤”。

  不得不说,是一些媒体不够全面的报道推进了小寨村污名化的过程。当媒体将道德大棒砸向他们眼中所谓“丑”的东西时,事实上,偏见已经形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寨村很像曾经被妖魔化的河南。污名化的过程很容易完成,而为其正名的过程却相当漫长。任何一个理性的记录者,应该理性地看到小寨的变化和当地政府做出的努力,面对卑微的生命,理当心存悲悯,而不是以猎奇者的优势心理去摧毁这个乡村的秩序。

  在虎龙村陪我采访的村支书包来忠,再次打算向上级打辞职报告。妻子肾结石手术,先后花掉了3万多元,致使他欠下一屁股债。乡里去年特事特办,将他家列为低保户,每月领50元的补助。但这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对于这个45岁的男人来说,打工是他唯一能还上贷款的方式。他打算年后外出打工。

  握别时,我拥抱了这个男人。

  离开小寨时,我花一根烟,请一个骑摩托车过路的年轻小伙儿载我出了川都口。他问我:“你感觉我们这怎么样?”

  不等我回答,他说:“地方不好,人穷得很。待着还成。”

  我默然。冷风嗖嗖地从我脸上像刀子一样刷过……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2页  0102


相 关 新 闻

·兰州“乞老团”无关陇西旱灾 实为多金职业(图)

最 新 图 片
丝绸古路写新篇——吴邦国委员长在甘肃调研纪实(图) 截止11月8日15时,甘肃累计确诊甲感病例2181例 温总理考察甘肃 帮农民挖土豆(组图) 温家宝总理考察甘肃:要让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甘肃省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图) 甘肃省隆重庆祝第25个教师节 陆浩颁奖(组图)

 甘肃新闻
·中国第一乞丐村真相:别跪了站起来标语随处可见
·甘肃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陆浩主持
·兰州与甘肃移动共建“无线数字兰州”
·2009:甘肃文化有六大亮点
·甘肃省严查企业职工工资拖欠问题
·关于对拟提拔任职的王兆美等进行任前公示的公告
·徐守盛主持召开甘肃省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
·甘肃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
·陆浩徐守盛会见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
·兰州石化公司1-7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升至6人(图)
·兰州石化工厂爆炸失踪5人确认全部遇难(组图)
·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表彰大会 540万元重奖优秀作品
·陆浩会见中国医药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佘鲁林
·兰州石化公司发生轻烃爆燃着火事故
·2001年—2009年甘肃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
 文化历史
·一个国民党军官眼中的上海“失守”记
·当年如何“破四旧”:以北京地区为例(组图)
·刘少奇担任国家主席的岁月
·华国锋长子首度出面否认父母接受师东兵采访
·杜月笙凄凉晚年:何以滞留香港不去台湾
·毛泽东卫士口述:我所知道的陈伯达
·1989:湖南投票罢免副省长(图)
·曾国藩集团同清廷间的十次深刻政治危机
·1957:百万干部下放农村工厂劳动(组图)
·毛泽东12次登上《时代》封面(组图)
·毛泽东为何要跟苏联算领土账?(图)
·袁敏:我所经历的1976年总理遗言案(图)
·将军们的黄昏:国军名将们在台湾(图)
·1988:“谁在中南海里卖股票了?”
·陈诚:经营台湾(图)
 博 客
·视频:辛启荣艺术记者生涯
·视频:辛启荣15个笫一
·藉河风情线的愤怒(组图)
·结缘天水在线大事记(图)
·天水的“龙须沟”谁来管(图)
·天水市《迎春花卉展》(组图)
·天水在线走进市疾控中心
·《桃李梅》展演掠影(组图)
 播 客

·天水城市建设掠影(视频)
·天水“陇右讲堂”第二讲
·天水“陇右讲堂”第一讲
·视频展播:清水县红堡镇
·视频展播:张家川县平安乡
·视频展播:张家川县马鹿乡
·视频展播:武山县四门镇
·视频展播:武山县滩歌镇
 娱 乐

·新《水浒》剧组涉嫌破坏黄河湿地被下令停拍(图)
·严寒下好莱坞明星们的比基尼造型(组图)
·殷桃坦然面对走红 第一次演戏让张丰毅抓狂(图)
·徐静蕾更新博客 回击“张一白吸毒在场”传闻
·范冰冰低胸短裙写真曝光(图)
·导演张一白吸毒被拘留14天 在饭店被民警抓获(图)
·巩新亮挺胸与“海藻”PK 尚雯婕装束雷人(图)
·孙悦现身安徽元旦晚会 奢华手包后台“炫富”(图)
·湖南卫视证实已并购青海卫视 取名“青芒果”(图)
·林志玲承认对周董有好感 周董自曝戳过女方肚子

 社 会
·南京一对情侣自驾出游遇难 打捞出水仍相拥(图)
·云南临沧电台台长夫妇棒杀精神病儿子(组图)
·美媒称一吻“搞瘫”美机场情侣同属中国籍(图)
·七旬演奏家包养女生 被其男友拍性爱录像带敲诈
·重庆奉节泉水声如飞机轰鸣 雨天5分钟喷1次(图)
·重庆忠县“楼脆脆”老板坠亡 装热水器管道失足
·市民到政府反映问题被拒反遭门卫摁倒殴打(图)
·广东男子劫持人质 警方谈判6小时无果将其击毙
·6旬老人死在家中7年无人知 发现时成为白骨(图)
·陕西安康狱警被打重伤 人大代表联名为嫌犯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