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文化馆在积极打造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全面推广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方面走在全国之首,成为国家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的典范,为了全面提升天水群众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本着认真学习、虚心求教、积极探索的工作态度,11月11日至14 日,天水市文化馆组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组队7人赴成都市文化馆观摩学习,感受成都市文化馆创新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全域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全方位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综合性公益文化艺术培训辅导体系。这次观摩学习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

一是了解如何“倾力打造全市文化品牌活动”。文化的吸引力在于共享,让城乡居民尽享文化盛宴,是文化馆义不容辞的职责。成都市文化馆自2011年起,以“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大品牌,搭建城乡文化活动大平台,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大提升”为目标,以遍布城乡的600多个文化广场为活动场地,以市、县、乡、村“两馆一站一室”为依托,以群众参与为主体,倾力打造以“民俗闹春、音乐消夏、欢歌庆秋、舞暖暖冬”为季节特色的“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开创了“城乡联动、共建共享”的新局面,遍布乡村、乡镇、街道、社区,建立综合文化站,扎扎实实形成高标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体系,坚持彰显“文化四季风”系列主题活动特色,让活动贯穿全年,持续四季,组织自上而下,覆盖全乡,以群众为主体,以百姓为舞台,提升活动的美誉度,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如火如荼,蓬勃开展。

二是观摩创建的全国首个“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据成都市文化馆接待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文化馆有近100余人的工作团队,在全市20个区,600多个乡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仅靠自己力量是微薄的,很难打造一流的活动品牌和团队,市文化馆在全区文化馆站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发挥积极引领、策划扶持作用,不断创新创播方式和手段,创建了全国首家“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远程培训辅导、将活动内容、各类展览、演出赛事、培训辅导、讲坛讲座、报名培训全方位展示,创建三维立体式(3D)艺术展厅、艺术教室、艺术剧场。加强媒体交流与宣传,重视前期策划,加大媒体合作,主动与日报社、电视台、各大新闻媒体长期交流,开通官方微博,创建报纸文化馆,实现数字化多元合作,联袂打造精品宣传阵地,注重督促指导,积极引领支持,本着更广、更好、更亮的媒体传播目标,做到每次活动求新、求变、求好,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打造文化活动特色品牌,精品团队与代表人物,坚持项目保护措施,使优秀节目和杰出人才层层推荐,严格选拔,增强队伍亮点,力求精益求精,使新生的优秀节目和人才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成为活动的中坚力量,通过全方位的合力打造,使活动品牌化、名牌化。依据活动特色,挖掘内容,创新形式,形成以“广场民俗表演、音乐鉴赏、合唱比赛、舞蹈竞技”为主的四种规模活动,在全市形成“社区天天有活动,街道周周有集会,县区月月有赛事,城市季季有晚会,全市年年有节庆”的良好局面,取得的良好的口碑和显著的文化品牌效应。

三是参观了“构建的综合性公益文化艺术培训辅导体系”。围绕没有围栏的文化馆站建设,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构建市民公益文化培训服务体系是文化馆的基本职责。以成都市文化馆总校为龙头,各县区为分校,街道(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培训点,自下而上,以“人人有一项文化爱好”为目标,打造三级市民公益艺术培训服务网络是成都市文化馆又一大工作亮点。分校设立培训点,下基层,到农村、进企业、学校及山区,建立市民文化艺术网络教育中心,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总校在线督导,跟踪教学培训情况,满足网络互动、交流学习需求,打破培训时间、空间、师资等方面的条件制约,实现市民随时随地就近入学参与公益性艺术培训辅导。创建群众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和辅导员队伍,各级培训学校每年定期选送骨干人员上挂下派,交流培养,轮训上岗,综合考评,通过阵地培训、骨干轮训、交流学习、网络辅导、文艺调研,拓展培训辅导覆盖面,使更多群众受益,积极推动全域公益性文化艺术免费开放,保障群众享受最广泛最基本的文化权益。

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对天水市文化馆在今后工作中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全方位确立文化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公益性艺术辅导培训两大职能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对今后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起到有益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