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质文物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纸质文物,普及相关保护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组成结构的特殊性和保存环境的影响,纸质文物的保护难度较大。纸张纤维是部分细菌、真菌和昆虫的食物,加上适宜温度、湿度,病虫害就会肆意蔓延。病害较轻时,会蛀蚀成洞,严重时会使纸张裂成碎片。没有食物时,它们在纸张上保持休眠状态,当温度适宜,就会快速繁殖。可见,温湿度影响着虫害繁殖速度,严重影响着纸质文物的使用年限。

真菌是纸质文物的天敌。它生命力顽强,繁殖速度快,并且能分泌出有机酸,加强纸质文物的酸老化,使纸张变脆。造纸时加入的动物胶淀粉、矾、树脂,装裱时使用的各种浆糊等有机物质,为霉菌、细菌和虫害的侵袭提供了便利条件。霉菌在温度(T)25~37℃、相对湿度(RH)80%~90%的条件下迅速繁殖,在纸张表面形成霉斑。霉菌以纸纤维为食物,同时分泌出酸性物质使纸张酸化,分泌出粘稠物使纸张粘连。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使纸纤维腐烂。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做好纸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为纸质文物提供一个安全的储存环境,尽量安装恒温恒湿设备,控制好温度、湿度,阻断真菌营养来源,展开相应的消毒和清洁工作,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从而有效控制文物病害进一步发展,延长文物寿命。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