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
——天水市博物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总结

天水市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主题,以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为目标,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且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

一、持续推进社教研学活动,以有效的教育活动为主,走进人民群众生活,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天水市博物馆围绕活动主题推出了系列社教活动。“增光添彩”——传统木饰点绘社教活动,通过木饰点绘让青少年了解我国传统木饰点绘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加深对民居民俗文化元素的认知,培养他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织锦传情”——苏蕙团扇制作社教活动,通过PPT,向孩子们讲授了团扇的起源、发展、常见类型以及制作流程,最后通过团扇制作,理解团扇与文化人物的结合;“指尖上的传承,巧手银针绣非遗”社会教育活动,为大家介绍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刺绣的发展与亮点,并示范了手工刺绣的方法。“一抹斜阳映簪钗”——传统文化体验社教活动,主要通过汉服着装与头饰的完美搭配,开启传统文化体验,旨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工匠精神。同时,组织开展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公祭大典》流动展览走进各县区活动和赓续红色基因——天水民俗博物馆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进校园活动。红色文化进校园暨文化遗产:我是小小宣传员倡议签字活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文件精神,由天水市教育局、天水市博物馆主办,天水民俗博物馆、秦州区教育局、天水市新华门小学承办的“红色文化进校园暨文化遗产:我是小小宣传员倡议签字”活动,6月10日上午在天水市新华门小学开展。市教育局和市博物馆主要领导出席,新华门小学上千名学生广泛参与,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二、充分发挥博物馆阵地优势,以优质展览、有效宣传为主,引导社会公众感受文化,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天水市博物馆利用天水民俗博物馆场地,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通过悬挂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横幅,张贴相关宣传海报,展出《西北民俗民居文化的博览园》《虎虎生福——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展板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为进一步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天水市博物馆联合潍坊市博物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举办“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专题展,展览共精选展品分为“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淡如我辈成胶漆,狂到狂奴有性情”三部分,展览通过梳理郑板桥的生平经历,结合其书法绘画精品、作品的石刻或木刻拓片等,从多个方面向大家展示郑板桥勤政爱民、艺术“三绝”的大家风采。

三、利用文物、文博专业优势,举办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天水民俗博物馆邀请张振山先生在胡氏古民居(南宅子)戏苑进行了传统木饰垫染技艺专题讲座。讲座以小见大延展了文化魅力,并深层次分析了其中的内涵,提高了大家对传统民俗文化及垫染工艺的认知;天水市博物馆邀请余粮才教授讲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太昊伏羲祭典》专题学术讲座,讲座对于拓宽大家的学术视野和增进大家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的新认识有重要意义。

四、有效利用“文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以点带面,迅速覆盖广大人群,普及文化知识。天水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同时承担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的传承保护工作,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馆结合常设社教活动“汉服里的中国”策划了一期“汉服里的中国——着汉服 拜人祖”体验非遗祭典线上直播活动,收获不错的反响;结合馆藏一级文物唐代陶舞马,邀请天水市博物馆优秀讲解员开展了一期天博云讲堂展示:《蹀躞(dié xiè)翩跹舞马行——大唐盛世的见证者:陶舞马》,讲解陶舞马的来历和欣赏价值,带领观众走近1400年前的大唐盛世,感受从文物身上传递出来的文化魅力。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