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牢固树立守住文化遗产,就是守住历史的思维底线。天水民俗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推出了“食器有型”——传统筷托制作社教活动。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既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又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6月12日下午,天水民俗博物馆在弘开学堂举办了“食器有型”——传统筷托制作社教活动。活动开始前,社教专员结合自己制作的PPT,向孩子们讲述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筷托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食具之一,起初,它在给人们用餐提供方便,起到环保卫生的同时,也是我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种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筷托除了延续主要功能外,在材质、造型、纹饰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材质多样、造型奇特、纹饰精美,而且寓意更加丰富。为了加深孩子们对筷托的理解,社教专员通过图片展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了筷托的种类、造型以及常见纹饰。在制作前,社教专员通过示范,教孩子们筷托纹饰绘制、掐丝、镶嵌打磨等流程。在制作中,青少年们表现的很认真、极有耐心。先勾图、刻槽、镶嵌,再用胶水固定、打磨等。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一件件漂亮的树叶型筷托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们体验了传统筷托制作流程、纹饰寓意外,更让他们切身感受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以及工匠精神,为培养他们从小树立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奠定了基础。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