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胡氏古民居木构件开展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天气持续转暖,胡氏古民居建筑群木蜂活动频繁、天牛的成虫羽化明显加快,古建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胡氏古民居建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古建筑的木质用材其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而纤维素是木材类害虫的主要食物来源。调查发现,胡氏古民居建筑虫害主要以鞘翅目的天牛、粉蠹和膜翅目的木蜂为主。木椽蜂独居生活,常在干燥的木材上蛀孔营巢,巢室为1列,由木屑、植物碎片等掺以唾液作成室壁,常出现在春末夏初,主要危害木头,尤其是年代久远的木结构建筑,钻蛀木料产生的孔道,会严重降低木料的物理性能。另一种木材类害虫为天牛,有很长的触角,常常超过身体的长度,其幼虫生活于木材中,呈蠕虫状,半透明至乳白色,常常在树干上引起条形隆起或蛀洞,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第三种常见的害虫为粉蠹虫,能蛀穿木材,依赖木材中的纤维素生长。

今年,由于疫情影响,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北宅子)处于闭馆状态。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针对以上害虫的不同生活习性,及时制定了可行性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完善技术手段,因地制宜的采取人工捕捉、化学杀虫和其他有效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古建筑病虫害采取了有效防治,达到较好的杀虫效果。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