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天水博物馆>>正文
天水市博物馆全面推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图)
(2021/12/23 9:25:54)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打印本页

砥砺奋进促发展 开拓创新谱华章

——天水市博物馆全面推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

  天水市博物馆1979年11月恢复建馆,1986年4月由天水城隍庙搬迁至伏羲庙,形成了“馆庙合一”格局。历经四十二年的发展,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对仗理论发源地、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担负着天水地域内历史文物、民俗文物、现当代艺术品的征集、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水伏羲庙、南北宅子古民居建筑的保护维修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以及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礼仪的保护与传承等多项工作职能,形成了集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天水民俗博物馆(南北宅子)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单位。2009年9月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年接待游客量90万人次。

(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序厅)

  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守正创新,充分发挥“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教育”等职能,积极实施“科研兴馆、人才强馆”战略,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尤其在藏品管理、文物保护修复、陈列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社会教育、古建筑修缮、学术研究、开放运营等方面,以良好的业绩展示了天博人团结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党建领航共促发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办实事开新局;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旧址、观看教育专题片、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建设了党建活动阵地,按期对全体党员进行教育轮训,馆第一党支部被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命名为市直机关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示范点;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开展“弘扬雷锋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等志愿服务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被天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水市乡村振兴局授予“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全体党员干部发挥先锋作用,积极投入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藏品管理科学规范。天水市博物馆藏品丰富,现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书画、古籍、杂项、古钱币、民俗文物、伏羲文化类藏品40352件,形成了完整的文物藏品体系;2015年,实施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实现了文物分类分库管理。同时,为文物库房和修复中心、展厅安装了温湿度监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控制文物库房和展厅环境;2016年,实施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保护、珍贵文物三维影像数据采集等文物保护项目,建立了馆藏文物影像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可移动文物资源标准化、动态化管理。2017年,被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文物局授予“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完成所有馆藏文物的清点核对及5500件(套)藏品档案和编目卡的填写,摸清了文物家底。完成全年文物征集任务,300件馆藏精品文物数字化项目和50件珍贵文物三维影像数据采集结项,完成1125件(套)拟修复文物的清单整理、填报、拍照和登记工作。

  文物保护成效显著。2012年,天水市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2014年,取得可移动文物修复和设计资质。2016年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设立了金属、陶、玉石器文物修复室、纸质文物修复室、文物信息采集室、分析监测实验室,配备了专业仪器设备,组建了一支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队伍,2018年,荣获第十届“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杰出团队;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先后多次承担省内文物保护修复项目,2021年,完成了《白银市博物馆馆藏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竞标和修复,《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战国铁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彩画修缮项目》收尾工作,完成了《天水市博物馆馆藏书画文物保护修复设计方案》《清水县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并通过了省文物局批复,完成了天水伯阳墓葬发掘出土的M5、M6宋代砖室墓和陶灶的搬迁工作;目前,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已发展成为以青铜器、铁器、陶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为特色,兼顾玉石器、木质文物的保护修复以及文物预防性保护等全方位、多功能的文物保护修复机构,成为甘肃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文物保护科研基地。

  陈列展览丰富多彩。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2009年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形成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赴外展出与引进展览于一体的陈列体系;2017年,历史文物陈列馆提升改造,设立1个序厅和6个展览厅,2个临展厅,一座高清数字影院,展厅以“走进天水”为主线,以通史和专题的形式反映了天水历史变迁和古代文明成就,展示了天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2021年,举办“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展”等原创展览8个,“历史的笔触——卢引科文物考古绘图成果展”等4个引进展览,“翰墨铸魂——天水市博物馆职工精品书画展”等6个线上展览,在张家川县博物馆、大地湾博物馆举办外展2次;其中,“红色热土——天水地区革命历史文化专题陈列展”一经展出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观学习,线上线下展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有序推进了天水市博物馆新馆展览策划方案、大纲编写等工作,现已完成新馆陈展大纲初稿。

(2021年“秦风墨韵——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书法对联展”临时展览)

  祭祀典礼传承有序。1988年,天水恢复公祭伏羲典礼。2005年,公祭伏羲大典升格为省级祭祀,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13年,公祭伏羲大典祭祀规格进一步提高,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2014年,公祭伏羲大典首次实现海峡两岸共祭。同年,公祭伏羲大典经中央批准为甘肃省长期保留举办的节庆活动。2021(辛丑)年公祭伏羲大典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认为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天水市博物馆也被公布为“首批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公祭伏羲大典迄今成功举办32届,已成为甘肃省的重要文化品牌,公祭伏羲大典和民祭“伏羲庙春节文化庙会”“秋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典礼”,共同构成了每年的祭祀典礼。2021年1月开始,伏羲庙每月初一、十五向本地市民免费开放,开展各类日常性祭祖活动,这些对提高天水影响力,凝聚民族精神,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21年公祭伏羲大典)

  社会教育精彩纷呈。天水市博物馆十分重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设立了专门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将博物馆志愿服务与学校教育、国民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深度融合;通过“流动博物馆”等方式,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根据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创排的《陶罐与铁罐》教育项目和“我是小小毕加索”社教项目成功入选全省社会教育项目;2021年,分期送展览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活动42次,策划举办54场各类社教活动和39场研学活动。同时,不断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每年累计提供讲解服务6000余次,多次完成上级重要考察接待和我市重大活动的讲解接待工作,并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2名讲解员分别荣获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讲解员大赛“二等奖”“三等奖”,6名讲解员分别荣获全市讲解员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为宣传天水、讲好天水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1年天水市博物馆利用红色展览开展“国庆节”系列社教活动)

  古建修缮稳步实施。2004年,伏羲庙启动了第12次保护性修缮工程,2015年12月完成了保护维修三期工程暨伏羲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还新建了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馆和伏羲文化研究中心(伏羲学院),为伏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物质基础。另外,伏羲广场也进行了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公祭伏羲大典祭祀场所功能渐次完备;与此同时,从2004年开始,天水市博物馆实施了胡氏古民居(南宅子)保护维修工程。2018年8月,北宅子移交天水市博物馆统一管理,现在南北宅子已成为西北地区极具特色的展示民居民俗文化的博览园;2021年9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部分古建筑保护修缮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解决伏羲庙古建筑屋面漏雨、瓦垄脱节、檐口局部下沉、檐椽朽折等古建病害,实现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202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部分古建筑保护修缮项目》批复)

  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天水市博物馆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在业务培训、项目申报、课题研究、学术成果出版等方面成果丰硕;2008年成立了天水市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广泛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馆际交流和馆校合作,设立研学教育实践基地;2021年,出版《八千年的记忆——天水市博物馆通史陈列》,编印《甘肃省考古学文献资料汇编》《天水市博物馆文物立体图册》《天水文博》,发表各类学术文章14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和《文物》分别发表《天水棺床墓、墓主人及石棺床屏风画相关问题新论》《甘肃天水中梁师家湾金墓发掘简报》;“天水地区史前聚落的考古调查和研究”等3项课题结项,“甘肃古史传说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新路径探索”等3项课题获批立项,全年累计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1次,完成《天水市博物馆国宝“石棺床”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方案》的编制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完整、人才梯队合理、研究力量较强的业务性学术研究人才队伍。

(天水市博物馆出版书籍)

  文创研发富有特色。天水市博物馆充分发挥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采取自主开发、线下联合经营、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实施文创IP授权等模式,不断加强文化产业发展。2021年,在南北宅子打造了天水文博艺术品交流中心、天博文创展示中心,确定了“天博文创”产品通用标识;把工艺美术、文物复制品、民间工艺品、旅游纪念品作为文创产品的研发思路,并结合古建筑构件、精品文物,自主研发了龙凤书签套装、帆布手提袋、“淘气陶器”民族形象马克杯、雨伞等特色文创产品,这些产品既满足了观众需求,又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探索了文创产品市场化的新途径。

(天水市博物馆文创产品)

  新馆建设有序推进。2021年1月,天水市博物馆新馆项目开工建设。新馆项目共9层,总投资3.8亿元,占地23.4亩,总建筑面积3.59万平方米,是集展览、教育、旅游、文创、商业、研究、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新馆建设被列入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博物馆提质增效重点项目,这对于讲好天水故事、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品位、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保护和弘扬天水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天水市博物馆新馆效果图和工地现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1年,天水市博物馆被纳入甘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国家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天水市博物馆隋唐屏风石棺床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优秀文物藏品修复项目”,市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均被省文物局考核为优秀等次,伏羲庙游客服务中心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回顾过去,满怀豪情;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新时代赶考路上,天水市博物馆将以十九届六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担当作为,久久为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方向,讲好天水故事,凝聚民族精神,为全面推进天水文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答卷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打卡清水农 天水在线主播萌萌带你打卡清水农 渭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麦积区摄影人抗疫主题作品网络展 麦积区摄影人抗疫主题作品网络展 麦积区摄影人抗疫主题作品网络展 麦积区摄影人抗疫主题作品网络展 麦积区摄影人抗疫主题作品网络展 天水在线航拍秦州区夜间消杀(视频